松鼠用發熱的尾巴告知蛇

它的紅外線光芒使響尾蛇不敢靠近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當面對渴望以幼崽為食的響尾蛇時,松鼠並不像看起來那麼無助。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它們最強大的策略之一:這些齧齒動物加熱它們蓬鬆的尾巴,並來回擺動,以警告對紅外線敏感的蛇,它們不會得到快餐。

紅外影片顯示,當受到北方太平洋響尾蛇的威脅時,加州地松鼠的尾巴會升高几度,最高可達 28 攝氏度(82 華氏度)。北方太平洋響尾蛇使用鼻子中所謂的頰窩器官來探測小型哺乳動物的紅外線光芒。但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份報告,當齧齒動物防禦缺乏這種熱量探測器的地鼠蛇時,沒有發生升溫。

作者發現,如果死去的動物的尾巴被人工加熱和搖動,即使是填充的松鼠也會引起響尾蛇的防禦反應,包括盤繞和發出嘎嘎聲——但如果只是在不加熱的情況下來回擺動則不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生物科學學院的行為生物學家 Aaron Rundus 說,這一結果標誌著首次發現一種動物透過紅外線與另一種動物進行交流。

看似膽小的成年松鼠是可怕的防禦者。在一種可以抵抗蛇毒的天然血液蛋白的幫助下,它們可能會接近威脅性的蛇幾英寸之內,用前爪揚起泥土,甚至咬或拍打蛇的尾巴,這可能會導致嚴重的感染。“有時你會為這些響尾蛇感到有點難過,”Rundus 說,他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在導師 Donald Owings 的指導下進行了這些實驗。

在這些可能持續幾分鐘到一個小時的遭遇中,松鼠經常豎起蓬鬆的尾巴並搖動它。研究人員注意到,當蛇在黑暗中靠近時,松鼠搖動或“揮舞”尾巴的頻率比白天更高,這表明揮舞尾巴不僅僅是對鄰近松鼠的警告。

Rundus 說,僅揮舞尾巴可能就會讓蛇想起過去松鼠的鞭打。“這是一個明顯的訊號,表明你已被發現,你可能會受到騷擾,”他指出,“如果你留在這個區域,可能會受到傷害。”研究人員補充說,發熱的尾巴可能會使松鼠看起來更大、更令人生畏,並且在夜間比在白天的高溫下更明顯。

加熱的來源尚不清楚,但 Rundus 說,松鼠可能將體內較溫暖的血液轉移到尾巴,就像它為了維持 31 攝氏度(88 華氏度)的體溫所做的那樣。

他補充說,在加利福尼亞,松鼠和蛇已經共存了一百多萬年,在它們為生存而進行的進化鬥爭中,彼此步步緊逼。當蛇進化出毒液咬傷時,松鼠進化出了抗蛇毒血清。研究人員表示,松鼠可能會根據響尾蛇獨特的氣味和聲音來區分對紅外線敏感的響尾蛇與地鼠蛇和其他捕食者。

Rundus 指出,對於松鼠愛好者來說可悲的是(但對於蝰蛇愛好者來說是安慰),這些武器並非完全有效:早期的研究發現,響尾蛇的飲食中有 70% 是小松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