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本週,蘇聯將一顆籃球大小、名為“人造衛星”的衛星發射入軌道,開啟了太空時代,它微弱的“嗶…嗶…”聲驚醒了美國人對卓越的夢想,以及對核攻擊的噩夢。
本週紀念週年紀念的新聞報道,大多都在關注蘇聯領導人對這次歷史性發射看似矛盾的缺乏熱情,這與它對美國公眾的激勵作用形成對比,美國公眾在“人造衛星”身上看到了太空競賽已經開始的證據,而山姆大叔仍然在起跑線上徘徊。
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市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美國宇航局歷史學家埃裡克·康威認為,實際上,美國的反應在重要方面與蘇聯的反應相似。在這兩個國家,航空航天工程師都不得不將政治領導人的注意力引向星空。然而,美國的火箭建造者受益於一種普遍的觀點,即俄羅斯的成就證明了其技術優勢,更重要的是,它的核打擊能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的未來。
康威說,這種誤解將對美國的太空計劃產生重大影響,導致美國宇航局的誕生和空間科學的興起——更不用說首次載人登月任務了。
“人造衛星”是俄羅斯工程師團隊的智慧結晶,由首席設計師謝爾蓋·科羅廖夫領導,他們在 1954 年的任務是開發該國的第一枚洲際彈道導彈。第二年,在 美國宣佈打算早在 1957 年就將一顆衛星送入軌道,以紀念所謂的國際地球物理年之後,科羅廖夫獲准追求他真正的夢想——一顆能夠探索宇宙射線起源和其他科學問題的 人造衛星。
當科羅廖夫的團隊未能按時完成擬議的 1,000 公斤(2,200 磅)以上的衛星時,它轉而採用了一個更小的飛船的簡陋設計,簡稱“簡單衛星”,或簡稱“人造衛星”。1957 年 10 月 4 日,一枚 R-7 彈道導彈從哈薩克的平原發射升空,攜帶了一個 58 釐米(23 英寸)、83 公斤(183 磅)的鋁製球體,它本質上是一個帶有四個後掠式天線的無線電發射器。
俄羅斯火箭工程師、前宇航員格奧爾基·格列奇科本週告訴美聯社,R-7 是當時最大的導彈,“比美國人擁有的任何導彈都強大得多”。
美國人——即使是最精通技術的人——也感到震驚。“我們沒想到這麼快,”前 JPL 火箭工程師、曾參與第一顆成功美國衛星“探險者 1 號”工作的亨利·裡希特說。“以前從來沒有人發射過衛星。我們不知道我們能否做到。它突然出現在天空中,傳送無線電訊號。”
次月,蘇聯將該國最著名的狗萊卡送入“人造衛星 2 號”軌道。大約 500 公斤(1,100 磅)重的第二顆“人造衛星”使美國的“先鋒號”衛星相形見絀,“先鋒號”衛星重 1.6 公斤(3.5 磅),原本計劃是第一次嘗試,但尚未發射。“人造衛星 2 號”也大致相當於美國彈頭的尺寸,康威說,但美國可以製造更小的彈頭,因為它擁有更精密的電子裝置,他還補充說,俄羅斯人預計他們需要一個比那大兩倍以上的彈頭。
他說:“對於美國公眾來說,蘇聯擁有更大的火箭這一事實讓他們看起來處於領先地位,但事實上我們才是領先的。” 艾森豪威爾總統似乎相信美國正在按計劃進行,因此淡化了“人造衛星”的重要性。
當他們收到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的訊息時,俄羅斯領導人的反應也同樣平淡。據總理的兒子謝爾蓋·赫魯曉夫本週告訴《芝加哥太陽時報》稱,俄羅斯總理尼基塔·赫魯曉夫和其他蘇聯官員認為這顆衛星是一種“科學娛樂”,它讓這個共產主義國家獲得了吹噓的資本,但並沒有推進洲際彈道導彈的主要目標。
美國媒體的強烈抗議說服了俄羅斯人繼續推進“人造衛星 2 號”計劃。它還迫使艾森豪威爾加強了美國衛星的計劃。除了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正在進行的“先鋒號”計劃外,JPL 的“探險者”號成為替補,以防“先鋒號”失敗——事實確實如此,“先鋒號”在 1957 年 12 月 6 日,從發射臺升起幾英尺後爆炸(兩個月後的第二次嘗試也以火焰告終)。
1958 年 10 月,當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NASA) 的身份重生時,科學界實現了在太空領域開展公共、民用科學計劃的願望。
康威說,因此,美國天文學家獲得了長期以來難以獲得的軍事技術,例如用於尋熱導彈的精密紅外感測器,這些技術可以進一步推動他們對太陽系的研究。
太空時代就是這樣開始的。1958 年 1 月,“探險者 1 號”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三年後,第一枚土星火箭發射升空,這將成為將美國宇航員送上月球的阿波羅飛船的基礎。現在,康威說,輪到蘇聯人震驚了。“他們說,‘哎呀,這不僅僅是宣傳。他們真的在做了。’”
地球上和太空中的局勢是如何轉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