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塵排放可能是中國天氣困境的原因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


自公元950年以來,中國最近的天氣模式代表了該地區降水趨勢最嚴重的變化。該國南部地區越來越多地遭受洪水侵襲,而北部地區則遭受乾旱。現在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由工業活動以及煤和生物質不完全燃燒產生的煙塵,可能部分是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煙塵顆粒,也稱為黑碳氣溶膠,透過吸收陽光來影響氣候,從而使周圍空氣變暖並限制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但是,煙塵和其他氣溶膠顆粒在大氣中的壽命很短,不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並且它們對氣候的影響很難量化。在這項新工作中,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的蘇拉比·梅農和同事使用了從中國46個地面站收集的氣溶膠資料,評估了四種不同的氣候建模方案。考慮到海面溫度、溫室氣體和天然氣溶膠顆粒等因素,研究人員確定,黑碳濃度的變化可能是該地區水文迴圈發生觀察到的變化的主要驅動力。“如果我們的解釋是正確的,那麼減少黑碳或煙塵的排放可能有助於減少中國南方洪水的強度和北方地區的乾旱,此外還有益於人類健康,”戈達德研究所的合著者詹姆斯·漢森指出。

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充分了解煙塵在全球變暖和改變降雨模式(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地區)中的作用。但是由於微小的煙塵顆粒對健康有不利影響(它們的大小使它們可以進入肺部,從而引起呼吸困難),限制黑碳的產生將產生有益的影響。“這可能是應對人為對氣候影響的‘唾手可得’的方法,”佐治亞理工學院的邁克爾·伯金評論道。“從政策角度來看,控制煙塵的回報可能是以年為單位,而不是以世紀為單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