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鼾的嫌疑

自由基可能引發呼吸暫停的心血管危險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打鼾不僅僅是婚姻不和的根源;當它是睡眠呼吸暫停的一部分時,它也可能是危及生命的。這種疾病會導致夜間呼吸多次停止,從而引發危險的心血管壓力。但是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困惑,為什麼我們會對氧氣供應下降做出如此強烈的反應。現在,一項新的研究已經確定了引發問題的組織和化學變化,這一發現可能導致新的藥物治療方法。

在北美,高達 24% 的成年人患有睡眠呼吸障礙,肥胖加劇了這個問題。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的人每隔幾分鐘就會停止呼吸約 15 秒,一夜之間會發生數百次。除了第二天感到昏昏欲睡和疲憊之外,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的人還面臨高血壓以及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事實上,根據 3 月 24 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他們夜間死於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大約是普通人群的三倍。“這種間歇性[缺氧]的後果,如果持續數年,可能會非常嚴重,”凱斯西儲大學的生理學家南杜裡·R·普拉巴卡說。

普拉巴卡長期以來一直對睡眠呼吸暫停感到困惑:為什麼短暫的氧氣攝入停止會引發極端的心血管反應?畢竟,生活在高原地區的人們——例如在安第斯山脈——可以完美地適應低氧環境,而不會發展成高血壓。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為了從分子層面研究這個問題,他透過以類似於人類患者的頻率切斷大鼠籠子的氧氣,從而重建了大鼠的睡眠呼吸暫停。與此同時,其他大鼠在低氧環境中持續呼吸,這複製了山區的情況。在 10 天內,只有暴露於間歇性氧氣的大鼠發展成高血壓。普拉巴卡在今年 1 月於倫敦舉行的諾華基金會會議上宣佈,兩個群體之間最顯著的差異出現在頸動脈體中,頸動脈體是位於頸部主動脈中的一種氧氣感應組織。

正常情況下,當氧氣水平下降時,頸動脈體會告訴神經系統,必須升高血壓以輸送更多的氧氣來彌補不足。這些緊急訊號是由作為信使的氧自由基引發的。但是,當氧氣水平像在睡眠呼吸暫停中那樣反覆驟降時,自由基會使頸動脈體不堪重負。過量的自由基使頸動脈體進入“開啟”模式,因此即使氧氣水平恢復正常,血壓也會持續飆升。

普拉巴卡推測,自由基清除劑可能可以對抗睡眠呼吸暫停的破壞性影響。他已經在他的大鼠模型中測試了一種這樣的化合物——一種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擬物——發現這種化學物質可以避免高血壓。一種普通的抗氧化維生素補充劑能對人類患者產生同樣的效果嗎?抗氧化劑藥丸將是一個理想的解決方案,因為目前唯一的治療方法很麻煩:它涉及夜間佩戴連線到正壓通氣機的面罩,以維持恆定的氧氣水平。

普拉巴卡說:“睡眠呼吸暫停是一個被忽視的問題”,他的發現增進了我們對這些破碎的夜晚背後潛藏的危險的瞭解。他希望抗氧化療法的人體試驗能夠儘快開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