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慢生效

25年後,環保署仍不願停用一種高風險農藥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敵敵畏(DDVP)是一種家用殺蟲劑,與二戰時期的神經毒劑有關。今年五月,環境保護署提議繼續銷售該產品,儘管有大量證據表明它具有致癌性,並且對大腦和神經系統有害,尤其是在兒童中。該機構曾多次接近停用這種殺蟲劑(用於無害蟲條以及農業),但總是退縮。環保主義者和工會指責說,最新的決定是與業界進行幕後交易和政治干預的產物,正如25年前環保署首次考慮禁止敵敵畏和其他類似農藥時一樣。

“已經過去二十年了,風險最高的用途——家庭用途——仍然在市場上,”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的律師亞倫·科朗格洛說,該委員會已就該殺蟲劑起訴環保署。“這很奇怪,不合法,而且該機構完全未能保護公眾健康。”

敵敵畏是一種有機磷酸酯,是二戰後開發的一組殺蟲劑之一,當時研究人員發現昆蟲的神經系統比人類神經系統對神經毒劑更敏感。最初的想法是,少量這些毒劑對昆蟲是致命的,而對人類無害。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關於其安全性的問題在 1970 年代出現。環保署在 1981 年考慮禁止 13 種農藥,包括敵敵畏,但沒有采取任何行動。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和工會起訴了環保署。在和解協議中,該機構表示將在 1986 年之前就這些化學品的安全性做出決定。

環保署錯過了截止日期。 1988 年,它表示敵敵畏應該進行“特別審查”,這種指定通常很快會導致禁令。環保署再次未能採取行動。

1996 年,沮喪的國會通過了《食品質量保護法案》,給予環保署直到今年就美國使用的約 800 種農藥的安全性做出堅定決定。環保署已對其中許多采取了行動,但不太可能在完成農藥審查方面達到截止日期。

在五月關於敵敵畏的決定中——現在已成為該機構失敗的典型代表——環保署對家庭使用增加了一些限制,稱殺蟲條只能放在車庫、櫥櫃、閣樓和爬行空間中。但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西南研究所的 David E. Camann 堅持認為,這不太可能限制人類的接觸。“它具有高度揮發性,所以它不會留在它被放置的地方,”他說。“它會很快地在空氣中遷移,人們會呼吸到它。”

科朗格洛說,環保署官員告訴他,這些限制是由敵敵畏的製造商,加利福尼亞州紐波特海灘的安邁化學生產公司提出的,環保署已與該公司悄悄地就細節進行了談判——這是法律不允許的。環保署否認了這一點,稱其追求“非常開放和透明的流程”。安邁捍衛產品的安全性,並否認與該機構勾結。“與環保署沒有‘幕後交易’,”安邁在一份宣告中說。

然而,該機構自己的員工指責說,行業界在這些決定中參與度過高。在他們的工會領導人於 5 月 24 日寫的一封信中,他們抱怨說,他們在農藥專案中的同事“感到受到來自被認為與農藥行業關係過於密切的機構官員的政治壓力。”

六月,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再次採取行動,提交了一份請願書,指責最新的決定是非法談判的,並要求立即禁止敵敵畏。這場爭端很可能會訴諸法庭。

Paul Raeburn is a journalist, blogger and broadcaster and author of five books, including The Game Theorist's Guide to Parenting: How the Science of Strategic Thinking Can Help You Deal With the Toughest Negotiators You Know--Your Kids (大眾科學/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6).

More by Paul Raebur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