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愛達荷大學/BILL LOFTUS |
多年來,美國西北部地區的鮭魚種群數量一直在減少。結果,其中一些現在已瀕臨滅絕或滅絕。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一直懷疑河流生態系統的退化可能在這些魚的困境中起主導作用,但這一想法尚未得到充分探索。然而,新的發現表明,至少在一個案例中,正在發生的事情比任何人想象的都更奇怪。根據今天發表在《環境健康展望》雜誌上的一份報告,去年從哥倫比亞河(右圖)產卵的秋季奇努克鮭魚身上採集的組織樣本顯示,84% 看起來是雌性的魚攜帶雄性特異性遺傳標記。愛達荷大學的首席作者詹姆斯·J·納格勒說:“對這些結果的最佳解釋是,這些雌性已經‘性別逆轉’,實際上是雄性。”
納格勒報告說,這種逆轉並非聞所未聞,因為鮭魚的性別可以在實驗室中透過實驗逆轉。但這些新發現首次在野生魚類種群中記錄了這種現象。早期的研究表明,激素可以誘導鱒魚胚胎的性別逆轉,而幼小的紅鮭如果暴露在不同的溫度下也會發生轉變。這兩種因素都可能影響哥倫比亞河的奇努克鮭魚:納格勒和他的同事們在哥倫比亞河的水中檢測到了可能模仿雌激素的殺蟲劑和其他化學物質,而且河流的溫度會隨著與水力發電相關的波動水流而定期變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有趣的是,這種逆轉似乎並沒有使魚類的繁殖能力受損。改變性別的雌性產卵、產卵,然後死亡——這是正常的太平洋鮭魚生命週期。但是,改變性別的雌性與正常雄性(兩者都攜帶 X 染色體和 Y 染色體)之間的頻繁交配可能會產生帶有兩條 Y 染色體的雄性。如果像在銀鮭和虹鱒魚的情況下一樣,這些雄性在性方面是可行的,那麼它們只能產生雄性後代。這減少了每一代種群中遺傳雌性的數量,並導致產卵者的性別比例失衡。事實上,該團隊得出結論,“這可能正在目前的種群中發生,其中 92% 的野生魚類樣本攜帶在 Y 染色體上發現的 DNA 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