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看到”大腦衰老的影響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對許多人來說,日益增長的健忘是衰老帶來的不受歡迎的副作用。 人類大腦如何對衰老做出反應,並且獨立於阿爾茨海默病等特定疾病,一直被證明難以辨別。 現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線上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大腦的特定區域在暮年時期最容易受到影響。

使用人類受試者研究大腦中與年齡相關的變化是有問題的,因為很難排除可能患有早期阿爾茨海默病但尚未確診的患者。 因此,哥倫比亞大學的斯科特·A·斯莫爾和他的同事們轉而研究獼猴和大鼠——這些動物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經歷大腦變化,但沒有阿爾茨海默病型別的疾病。 該團隊使用磁共振成像 (MRI) 測量了流向大腦的血流量,發現年老的猴子在海馬體中稱為齒狀回的部分的血容量顯著下降。

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來分析大鼠的大腦活動。 他們監測了與學習相關的基因ARC在海馬體中的活動,發現與年輕的同類相比,年老的動物在齒狀回中的表達水平較低。 總之,結果表明齒狀回是許多物種中對衰老最敏感的大腦區域。 作者指出,阿爾茨海默病也會影響海馬體,因此新的發現將有助於區分由正常衰老過程引起的大腦變化和由疾病引起的大腦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