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解釋為什麼不鏽鋼會腐蝕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不鏽鋼的防鏽性使其成為最有用和應用最廣泛的金屬產品之一。然而,它並非完美無缺。這種材料可能會屈服於所謂的點蝕,在這種腐蝕中,高度區域性的缺陷會削弱鋼材,通常會對工業管道和儲罐等應用造成災難性後果。現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他們的發現可能有助於開創在未來最大限度減少腐蝕的技術。

不鏽鋼合金中包含的原子,特別是鉻原子,透過與氧氣反應形成保護膜,從而提供其防鏽能力。先前對點蝕的研究將責任歸咎於合金中富含硫的雜質。在這項新的工作中,英國倫敦帝國理工科技醫學院的瑪麗·P·瑞安及其同事證明,雜質確實會導致腐蝕,但這是間接的。該團隊借鑑了微電子技術,檢查了富含硫雜質周圍的金屬,發現這些區域的鉻含量明顯低於鋼材的其他部分。正如曼徹斯特大學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羅傑·C·紐曼在隨附的評論中解釋的那樣,“夾雜物周圍鉻含量的下降削弱了合金的保護性氧化層,使其容易受到腐蝕。”

據報道,貧鉻區——寬度小於 400 奈米,但卻是許多災難性故障的原因——在鋼鐵製造過程中形成。由於硫雜質的凝固溫度低於鋼材,因此在金屬凝固後,它們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熔融狀態。這些熔融點從周圍的鋼材中吸走鉻。“我們已經弄清楚了導致[點蝕]的事件順序,我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個阿喀琉斯之踵,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資訊來找出如何解決它,”瑞安說。事實上,紐曼建議,“旨在將鉻擴散回貧化區的非常規熱處理”可以提高不鏽鋼的耐腐蝕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