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三角龍的遙遠恐龍表親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圖片:¿ 2002 MICHAEL SKREPNICK/由菲爾德博物館提供

科學家稱,在中國發現了新發現的恐龍物種的遺骸,它是三角龍的遠親。這些兔子大小的動物——以其發現的地區和省份命名為遼角龍燕子溝種——代表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最古老和最原始的新角龍類(角龍的主要譜系)。一份詳細介紹這一發現的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彼得·馬科維奇及其同事從中國義縣組 1.24 億至 1.45 億年前的岩石中採集了化石,該地層最近出土了許多有趣的化石發現。該團隊發現了兩個標本,一個幼年頭骨和一個近乎完整的成年頭骨。他們確定遼角龍站立時約一英尺高,長度不到三英尺。根據該報告,這種生物的每隻眼睛下方都有一個小而側向的角,以及一個短而厚的頸盾,用於抵抗動物大型頜部肌肉的收縮。馬科維奇指出,這些角不太可能是為了防禦目的而進化出來的。“遼角龍似乎無法保護自己免受大多數捕食者的侵害,這些捕食者包括肉食性恐龍和鱷魚,”他說。“相反,它可能依靠隱蔽或逃跑來保護自己。”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雖然不像其著名的表親那樣具有威脅性,但遼角龍確實為角龍類(角龍亞目)的進化提供了新的線索。數百萬年前,該類群分化為兩個譜系,新角龍類(包括三角龍)和鸚鵡嘴龍科,即鸚鵡喙恐龍。研究人員報告說,新的化石確立了這種分裂發生在不晚於大約 1.3 億年前,即白堊紀最早期的時期,並且它們的獨特特徵的進化速度比之前認為的更快。馬科維奇說:“遼角龍表明,在許多博物館展出的那些大型、壯觀的物種是從一些非常小的祖先演變而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