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片恐龍的發現使羽毛進化變得複雜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德國同一地區發現了始祖鳥的古生物學家們,又發現了一種新的小型獸腳亞目恐龍。這個近乎完整的標本——被命名為“斯塔克氏侏羅獵龍”(Juravenator starki)——是代表這一類群的少數已知化石之一,這個類群最終演化成了現代鳥類。事實上,它與另一個屬的兩個不完整的骨骼一起,成為歐洲僅有的這種小型食肉動物的例子。然而,與另外兩個標本不同的是,它沒有任何羽毛的跡象,這使得研究人員原本對羽毛進化的認知變得複雜起來。

侏羅獵龍的骨骼從吻部到尾部僅長25英寸,其中大部分長度都在尾部本身。其骨骼上明顯的疤痕和凹坑表明它是一隻幼年個體,而成年個體可能會再長6英寸。它配備了三叉爪和鋸齒狀牙齒,大約生活在1.51億年前的晚侏羅紀時期。

在今天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描述該化石的論文中,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路易斯·基亞佩和慕尼黑大學的烏爾蘇拉·戈利希將侏羅獵龍歸類為虛骨龍類科的早期成員,該科最終演化成了鳥類,但它的生存年代晚於一些早期的帶羽毛的代表。事實上,在各種各樣的虛骨龍類中發現羽毛,使得專家們推測整個進化枝都具有絨毛覆蓋。但是侏羅獵龍的皮膚印痕——在其尾部中間和後腿上可見——只顯示了鱗片。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寫道,這可能意味著羽毛在進化過程中出現、消失,然後在譜系中重新獲得,或者這種生物在不同季節會脫落其覆蓋物。或者,中國科學院北京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徐星在隨附的評論中認為,侏羅獵龍可能比他們認為的更原始。“無論作何解釋,我們的發現都豐富了我們對早期羽毛進化的認識,”徐寫道。“侏羅獵龍可能會使情況變得複雜,但它也使其更加完整和真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