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手臂上打針和吃幾頓含有疫苗的(生的)薯片之間選擇,你會選擇哪個?雖然離現實還很遙遠,但食用疫苗已經向前邁出了一小步:在今天的《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紐約州的休·梅森、查爾斯·阿恩岑及其同事報告說,馬鈴薯中產生的乙型肝炎蛋白會導致小鼠產生免疫反應。他們還改進了在馬鈴薯中製造這種蛋白質的技術。
科學家給小鼠餵食了三劑含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生馬鈴薯,並給它們注射了霍亂毒素,一種刺激免疫反應的佐劑。三週後,小鼠產生了針對乙型肝炎的抗體;這種反應在幾周內下降。但是,當小鼠在此時注射低劑量的商業疫苗(“低”意味著不足以使它們免疫)時,抗體又恢復到非常高的水平。因此,馬鈴薯疫苗可能產生了記憶細胞,這些細胞被注射啟用。
在他們研究的第二部分中,研究人員測試了各種方法來提高馬鈴薯中HBsAg的產量。足夠的產量是成功食用疫苗的關鍵因素,因為胃和腸道會在有用的蛋白質到達免疫系統之前消化掉大部分。當科學家在HBsAg基因末端使用不同的訊號序列(稱為多聚腺苷酸化訊號)時,獲得了最大的改進。該訊號可能穩定了蛋白質翻譯的信使RNA。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工作。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下一步將是在人體中測試馬鈴薯乙肝疫苗的效果。這種測試已經對針對諾如病毒和致病性大腸桿菌的食用疫苗進行了,這兩種病毒都會引起腹瀉。最終,一種廉價的乙型肝炎植物疫苗可以幫助20億感染者,其中許多人在發展中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