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在北極點撞開10英尺厚的八月冰層時,俄羅斯水手準備了兩艘深水潛水器,以便進行兩英里半的下潛。這些潛水器被命名為米爾1號和米爾2號(“米爾”意為“世界”),這個名字名副其實——它們的部署即將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船尾打開了一個洞,潛水器被放入水中。在北冰洋底部,一艘潛水器採集了海底樣本(這是這次任務的表面目的),而另一艘潛水器則放置了一個裝有俄羅斯國旗的鈦金屬艙,象徵性地宣示了俄羅斯對這片海底領土的主權。
莫斯科2007年的這一噱頭因其鋪張地蔑視外交禮儀而受到廣泛嘲笑,但卻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其他國家感到不安。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匆匆前往北極進行主權巡視,丹麥科學部長髮布了初步調查結果,表明北極實際上是丹麥的。
俄羅斯的行動助長了這場關於北極所有權的激烈政治鬥爭。俄羅斯、加拿大、丹麥(透過其自治領地格陵蘭島)、挪威和美國都在遙遠的北方擁有一定的主權——而且他們都希望獲得更多。地球上近四分之一的未探明石油和天然氣蘊藏在北極圈內,最近的估計表明,其中大部分潛伏在近海。當這些財富常年被堅冰覆蓋時,沒有人過多考慮它們。但現在,全球變暖正在消除冰層並改變海岸線,這五個沿海國家渴望開始在海底劃線。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但是,極地資源的權利不會透過在邊境地區進行拓荒式的土地掠奪來確定。相反,現有的條約將根據海底地質來劃分新的領土。這種法律框架將全新的重點放在了海底測繪和勘探上,而這在技術上是可能的,因為這些努力將決定一個國家以後可以開發哪些區域。當塵埃落定時,北極可能只會保留兩個小盆地作為人類共同的遺產。其餘部分將任由新的所有權處置。
深層擔憂
關於海底資源權利主張的規則源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該協議也稱為《海洋法條約》,賦予各國在其海岸線230英里範圍內的區域擁有專屬權利,通常從低潮線測量。但有一個例外:如果大陸的水下邊緣超出所謂的專屬經濟區,一個國家可以相應地擴大其對海底資源的主張。
儘管大約15%的世界海洋覆蓋著大陸邊緣,但這些地帶卻受到陸地和深海後勤方面的不利因素的影響:水深不便且地形極其複雜。來自北極沿海國家的湧入式測繪撥款,促使人們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全面攻克這些資料盲區。
當大陸的邊界從海岸線向水下延伸時,水下陸架類似於旁邊的沿海陸地。陸地的這種淺水淹沒延伸部分被稱為大陸架。在開闊的海洋深處,是海底的另一個主要地形表面,即相對平坦的深海平原。
大陸架和深海平原都或多或少地被廣泛勘測過。然而,它們之間的傾斜過渡帶代表著一個未知的區域。通常,平坦的陸架在海平面以下約350英尺處斷裂,急劇下降標誌著大陸坡的開始,隨後在兩到三英里深的地方,是一個更平坦的地段,稱為大陸隆起。大陸隆起與深海平原之間的交匯點標誌著大陸邊緣的外緣。這個邊界可能會成就或破壞對海底資源的領土主張,但通常會被厚厚的沉積層或其他令人困惑的特徵所掩蓋。
混合的資訊
以先例為基礎的國際條約,並不總是與前沿研究相吻合。佛蒙特法學院教授貝齊·貝克剛剛從美國海岸警衛隊“希利”號破冰船上完成對阿拉斯加西北部楚科奇海的調查返回,她報告說,科學和法律未能有效溝通。“法律中有很多術語在科學上是模稜兩可的,”她說。“你如何定義‘自然延伸’?‘坡腳’在哪裡?”在北極,異常寬闊的大陸架和狹長的海底半島使問題更加複雜。
“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讀這些短語,但在丹麥和格陵蘭島內部,對於由此產生的公式有著良好的共識,”丹麥和格陵蘭地質調查局副局長弗萊明·G·克里斯蒂安森說。
每個國家在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日起有10年的時間,向一個由科學家組成的委員會提交其擴大領土主張的案例,該委員會的任務是評估證據並提出建議。然而,最終,成員國之間自行解決爭端。在北極沿海五國中,俄羅斯和挪威已經提交了主張。加拿大和丹麥的提交期限分別為2013年和2014年。只有美國目前不會向委員會提交任何主張,至少目前不會,因為它尚未批准該條約。
“少數參議員抵制放棄任何主權,他們擔心強大而邪惡的聯合國會瓜分北極資源,”貝克說。然而,這種不情願的態度可能很快就會改變。在前總統喬治·W·布什執政的最後幾天釋出的一項全面的北極國家安全指令中,他呼籲美國參議院批准該條約,認為這是“為我們擴大的大陸架實現國際承認和法律確定性的最有效途徑”。
貝克指出,如果一個國家可能會因為鄰國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提出的擴大海底主張而被驅逐,那麼它不太可能開始投資昂貴的資源勘探和開採,因此外陸架在未來30年左右不會看到開發。在三英里深處鑽探的挑戰也不容低估,因為現有的平臺無法使用。海底必須容納回收綜合設施,碳氫化合物可能必須透過管道輸送到陸地。在不斷移動的冰層上,只有最堅固的加固鑽井平臺或鑽井船才能生存,而且一旦發生洩漏,清理幾乎是不可能的。
渴望的投資者
正在進行的條約談判並沒有阻止那些願意冒險獲得豐厚回報的人。美國地質調查局在2008年末釋出的一份報告顯示,北極未探明但技術上可採的石油約為900億桶。同一項研究引用了1670萬億立方英尺的未勘探天然氣,其中大部分位於最靠近俄羅斯的北冰洋。英國石油公司(BP)已與俄羅斯簽署了一項價值170億美元的勘探協議,希望以此取代其北海現有油田日益下降的產量。
挪威國有石油公司Statoil擁有寒冷天氣專業技術,希望藉此開發巴倫支海的礦藏,而加拿大帝國石油公司是競標加拿大在波弗特海的主張的少數公司之一。“地震[調查]將幫助我們確定我們可能想要在哪裡鑽探,但最終,在我們實際開鑿一口井之前,我們不會知道我們是否選錯了地方,”帝國石油公司該地區地球科學經理格倫·麥克裡蒙說。
除了石油和天然氣等已經很有價值的商品外,另一種化石能源可能被困在北極海底。天然氣水合物——冰和甲烷的混合物——僅在高壓和低溫下發現,加拿大自然資源部北方資源開發專案經理大衛·斯科特說,一旦現有油田枯竭,它們預計將佔能源結構的很大一部分。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國家公司為對這些礦藏進行減壓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資金,其中許多礦藏位於海面下一英里處。
即使有了最好的地球物理資料,仍然會存在政治問題。需要談判的最大特徵是羅蒙諾索夫海嶺,這是一條橫貫北冰洋的海底山脈鏈,從西伯利亞延伸1240英里,穿過北極到達格陵蘭島和加拿大的埃爾斯米爾島。羅蒙諾索夫很可能是一片西伯利亞大陸架,大約在6300萬年前歐亞盆地在北冰洋海底張開時向北斷裂,但其目前與俄羅斯的聯絡存在爭議。俄羅斯、加拿大和丹麥最終都可能聲稱擁有該海嶺的部分地區——以及與之相關的豐富資源。
格陵蘭自治政府礦產和石油部副部長約恩·斯科夫·尼爾森說:“羅蒙諾索夫海嶺有可能與這三個國家都相連。“我們的地質調查可能會發現,北極地區是格陵蘭島陸架的一部分。”
“很難想象這條海嶺會如此長距離地連續延伸,”阿爾伯塔省卡爾加里市北極研究所所長貝諾伊特·博尚普爭辯道。“但這並非高深的科學。只是昂貴且難以在冰下進入。”
友好相處
儘管有些問題最終將歸結為判斷,但友好的解決方案並非幻想。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和丹麥研究船隻的工作人員表現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合作和友善程度。他們互相破冰,共同尋找通常無法從一艘船共享到另一艘船的資料。“對於任何具有高度國家利益的國家產品,我們必須對它們保密,”克里斯蒂安森說。“但如果我們互相支援資料收集,我們可能會在提交我們的主張時提出類似的論點。”
不僅科學家們有合作的先例可以遵循。在世界的另一端,《南極條約》無限期地凍結了所有領土主張,並禁止開發該地區的礦產資源,直到2048年。當然,北極地區被人類居住和開發的時間太長了,以至於無法撤回主權,但為了全球利益而結成政治聯盟是可能的。與此同時,地質學家們並不質疑短期撥款帶來的意外之財的經濟動機——他們只是在野外工作,並希望這種情況能夠持續下去。
注:本文最初印刷時的標題為“北極土地掠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