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極地快車

極地冰川融化速度遠超氣候模型預測

地球極地地區氣候變暖的加速步伐正在引發新的科學緊迫感。今年2月28日,美國宇航局水衛星上的攝像頭捕捉到一塊曼哈頓大小的漂浮冰架正在解體。在接下來的10天裡,冰塊持續崩解和破碎;到3月8日,位於南極半島海岸附近、由約5000平方英里漂浮冰組成的威爾金斯冰架,已經向太平洋流失了160平方英里的冰。

這次崩解是過去30年中南極洲七次重大冰架坍塌事件中最新的一次,此前約有400年的相對穩定期。其中包括拉森B冰架脫落一塊1300平方英里的冰塊,以及在古斯塔夫王子海峽和拉森灣巨大的冰架解體,以及瓊斯、拉森A、穆勒和沃迪等冰架的消失。所有這些都證實了溫度測量結果,表明南極半島西部——現在業內人士稱之為香蕉帶——的升溫速度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都快。

威爾金斯事件——在被發現後幾天,英國南極調查局的一個團隊碰巧用影片捕捉到了這一事件——已經團結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現在全球科學界之間的溝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哥倫比亞大學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極地研究科學家羅賓·E·貝爾說。“我們更敏感地意識到變化確實在迅速發生。”相對溫暖的空氣似乎是主要罪魁禍首。隨著南半球夏季冰川融化,水池填滿了任何漂浮冰架由於周圍海洋的彎曲和擠壓而不可避免地產生的裂縫。在較冷的氣候中,這些裂縫只不過是淺表面的劃痕。但是裂縫中的液態水可以像熱刀一樣鑽到冰架的底部,將其一分為二。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漂浮冰的崩解和融化對全球海平面沒有直接影響。但冰架被認為充當“瓶塞”的作用,阻止陸地冰川的流動,而陸地冰川緩慢地為海中的冰架提供補給。當這樣的“瓶塞”被移除時,冰川會向前猛衝。“在崩解發生後的幾個月內,”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冰川學家特德·斯坎博斯解釋說,冰川“顯著加速,在一兩年內,它的移動速度可能比冰架完好時快四倍。”正如貝爾所說,結果是“更多的冰塊進入海洋”,這確實會升高海平面。

然而,在短期內,最大的擔憂是北方的變化:北極海冰和格陵蘭冰蓋的減少。溫暖的空氣和地表水正在融化夏季極地冰蓋。海冰的收縮驅動了一個經典的積極反饋迴圈:隨著更多冰融化,白色積雪反射太陽能的區域減少,而更大的黑暗、吸收陽光的海水區域開放——這兩者都導致冰融化得更快。斯坎博斯說,這種失控效應可能很快導致北極周邊地區氣候變暖,並導致北極永久凍土層消失。

在格陵蘭,出口冰川變化並非如此緩慢的故事也大致相同。它們向海一側的邊緣正在加速,其後的冰蓋正在變薄。GRACE衛星對區域性重力異常的測量表明,格陵蘭冰蓋,特別是其南部地區,正在迅速失去質量。“冰蓋正在‘節食’,”貝爾說。大量的格陵蘭冰正在滑入大西洋。

所有這些影響加起來是否會達到臨界點?沒有人真正知道。調查人員正在焦急地尋找關於極地冰變化的兩大未知問題的答案。冰蓋將以多快的速度繼續滑入海洋?融化北極永久凍土層還需要多少變暖?如果永久凍土層融化,大量被困的甲烷氣體將從曾經冰凍的地面中釋放出來。在釋放後的20年內,甲烷作為溫室氣體的效力是二氧化碳(CO2)的72倍(100年後仍比二氧化碳強25倍),因此,如果甲烷被釋放,地球將面臨失控的氣候災難。

注意:這篇文章最初以“極地快車”為標題發表。

Buy This Issu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