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醫生長期以來用於治療瘧疾和某些精神疾病的兩種藥物,可能有一天會找到新的用途。根據今天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結果,這些藥物可以有效對抗感染性朊病毒蛋白——這種蛋白會導致克雅氏病和其他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在受感染的小鼠細胞中。
朊病毒是所謂的細胞朊病毒蛋白的一種變形的、具有感染性的形式,它存在於健康的 humans 和許多動物中。人們認為身體會定期清除大腦神經細胞中錯誤摺疊的朊病毒蛋白。然而,當這種情況沒有發生時,朊病毒就會引發破壞浪潮,將正常蛋白質轉化為致病形式。然而,在新的研究中,舊金山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朊病毒研究先驅斯坦利·B·普魯西納及其同事發現,瘧疾藥物奎納克林和氯丙嗪(已被批准用於治療諸如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實際上抑制了正常朊病毒蛋白向感染性型別的轉化。事實上,在停止治療三個多星期後,受感染的小鼠細胞仍然沒有朊病毒感染。
儘管奎納克林在基於細胞的研究中被證明比氯丙嗪更有效,但氯丙嗪穿過血腦屏障的卓越能力最終可能使其在治療人類方面更有用。這方面的跡象可能會在即將到來的臨床試驗中出現,研究人員計劃在試驗中分別和組合測試這兩種藥物。“從細胞培養中的發現到人類身上的發現是一個巨大的飛躍,我們不知道是否會在人類身上看到有利的反應,”團隊成員卡斯滕·科思指出。“但是我們在一個我們認為有效的細胞模型中看到的結果,使這個線索值得立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