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自然》雜誌
一位億萬富翁網際網路大亨向九位物理學家頒發了創紀錄的 2700 萬美元,以表彰他們在基礎理論方面的工作。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透過投資社交媒體公司發家致富,他今天上午宣佈了新的基礎物理學獎。獲獎者的研究領域涵蓋了從宇宙早期膨脹到弦理論等難題(參見方框)。
新獎項每人 300 萬美元,使今年的諾貝爾獎(價值約 800 萬瑞典克朗,合 120 萬美元)相形見絀。它也超過了其他著名的獎項,如卡夫利獎和邵逸夫獎,每個獎項的價值為 100 萬美元。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該獎項的訊息令人震驚,甚至讓獲獎者也感到意外。“這完全是一個驚喜,”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德華·威滕(Edward Witten)說,他因在弦理論方面的工作而獲獎。
米爾納現年 50 歲,在加利福尼亞州矽谷一夜成名。在過去的三年裡,他向包括 Twitter、Facebook 和 Spotify 在內的社交媒體公司投入了大量資金。如今,他的各種投資基金價值估計為 120 億美元,他的個人淨資產為 10 億美元。
他出於對理論物理學的熱愛而設立了該獎項,他曾在 20 世紀 80 年代和 90 年代初在莫斯科國立大學和俄羅斯科學院學習理論物理學。最初的獲獎者由米爾納本人選出。與諾貝爾獎等其他獎項不同,新獎項可以頒發給其想法尚未得到資料支援的理論家。其目標是獎勵推動理論思維向前發展的開創性概念。
米爾納告訴《自然》雜誌:“我們的目的是要表明,科學與華爾街的股票評級一樣重要。”這筆新資金沒有任何附加條件,但他希望該獎項能夠提高公眾對理論物理學的認可,並希望獲獎者能夠進行公開演講,像理查德·費曼的著名物理學講座一樣受歡迎。
並非所有理論界人士都對新的獎項表示歡迎。哥倫比亞大學的數學家彼得·沃伊特(Peter Woit)說,一些獲獎的理論,如弦理論,基本上是無法檢驗的,他是投機性思想的知名批評者。由於位於瑞士日內瓦附近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新測量結果,超對稱和額外維度等其他理論正面臨嚴重的壓力(參見“理論家們享用希格斯資料”)。他說:“一幫人因為做了一些無法檢驗或剛剛被證明是錯誤的事情而獲得了 300 萬美元。”
此外,他說,獲獎者來自少數精英機構(九人中有四人來自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他警告說,最終結果可能是加強舊勢力,而不是鼓勵新的想法。
作為回應,米爾納表示,他仍然不相信大型強子對撞機已經推翻了超對稱等理論。“我認為大型強子對撞機尚未展現其全部潛力;我認為我們應該在未來幾年討論這個問題,”他說。
至於評審團的組成,他承認“我選擇的任何九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選”。未來的獲獎者將由往年的獲獎者選出。米爾納認為,隨著獎項委員會的逐步擴大,評審團的任何不平衡都會自行糾正。每年,獲獎者還將選出三名青年研究人員,以獲得 10 萬美元的“新視野”獎,並在必要時選出一名特別獎的獲得者。
目前,《自然》雜誌聯絡的獲獎者仍然感到震驚。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的宇宙學家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直到上週晚些時候才得知自己的好運。他會如何花這筆錢呢?他說:“這個問題比我正在嘗試解決的物理問題複雜得多。”
下一批獎項將於 2013 年第一季度頒發。
理論百萬富翁
網際網路企業家尤里·米爾納的基礎物理學獎基金會已選出九名研究人員,每人獲得 300 萬美元。以下是基金會對獲獎作品的描述
尼瑪·阿爾卡尼-哈米德(Nima Arkani-Hamed)— 對於解決粒子物理學中突出問題的原創方法,包括提出大額外維度、希格斯玻色子的新理論、超對稱的新實現方式、暗物質理論以及探索規範理論散射振幅中的新數學結構。
艾倫·古思(Alan Guth)— 因發明了暴脹宇宙學,並對早期宇宙中量子漲落產生的宇宙密度漲落理論做出了貢獻,以及他對永恆暴脹時空中定義機率問題的持續研究。
阿列克謝·基塔耶夫(Alexei Kitaev)— 因提出了使用具有任意子和未配對馬約拉納模式的拓撲量子相來實現穩健量子儲存器和容錯量子計算的理論思想。
馬克西姆·康採維奇(Maxim Konstevich) — 對於將現代理論物理學和數學之間的富有成果的相互作用提升到新高度的眾多貢獻,包括髮展同調映象對稱性和研究壁穿現象。
安德烈·林德(Andrei Linde)— 對於暴脹宇宙學的發展,包括新暴脹理論、永恆混沌暴脹和暴脹多重宇宙理論,以及為弦理論中真空穩定機制的發展做出貢獻。
胡安·馬爾達西納(Juan Maldacena) — 對於規範/引力對偶性,該對偶性將時空中的引力物理學與時空邊界上的量子場論聯絡起來。這種對應關係表明黑洞和量子力學是相容的,解決了黑洞資訊悖論。它還為研究強耦合量子系統提供了一種有用的工具,從而深入瞭解了從高溫核物質到高溫超導體的一系列問題。
內森·塞伯格(Nathan Seiberg)— 因對我們理解量子場論和絃理論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對超對稱量子場論的精確分析使人們對它們的動力學有了新的和深刻的見解,並在物理學和數學中具有基本應用。
阿肖克·森(Ashoke Sen)— 因在某些超對稱弦理論和規範理論中發現了強弱對偶性的驚人證據,從而開啟了人們認識到所有弦理論都是同一基礎理論的不同極限的道路。
愛德華·威滕(Edward Witten)— 因對物理學的貢獻涵蓋了諸如拓撲學在物理學中的新應用、非微擾對偶對稱性、源自弦理論的粒子物理模型、暗物質探測以及粒子散射振幅的扭量弦方法等主題,以及量子場論在數學中的眾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