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人種出土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被譽為上世紀最壯觀的古人類學發現之一的事件中,研究人員出土了一個矮人人類物種的遺骸,該物種在印度尼西亞弗洛勒斯島上生存到僅13000年前。這項發現顯著擴充套件了我們人屬Homo中已知的身體變異範圍,並揭示了H. sapiens 與其他人類共同存在於地球上的時間比之前認為的要晚得多。

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撰文的科學家描述了在島上一個名為梁布亞的石灰岩洞穴中發現的部分骨骼。這個被命名為LB1的標本似乎屬於一名成年女性,她身高僅一米左右,頭骨大小如柚子——是迄今為止人類家族中最小的成員。儘管整體大小更接近於更古老的南方古猿,如露西,但這種新的人科動物在與咀嚼和直立行走相關的特徵上顯然與人屬Homo的成員相似。來自澳大利亞阿米代爾新英格蘭大學的發現者彼得·布朗和他的同事將LB1歸為一個新人種,弗洛勒斯人H. floresiensis。他們進一步提出,它是直立人H. erectus的矮化後代,據信直立人在大約170萬年前到達東南亞。

已知矮化現象發生在島嶼棲息的哺乳動物中,這些動物比兔子大,據推測是因為島嶼往往食物供應有限。事實上,弗洛勒斯人H. floresiensis並不是弗洛勒斯島上唯一的迷你生物:梁布亞也出土了已知為劍齒象Stegodon的象類親屬的小型骨骼。然而,島嶼也可以孕育出巨型生物,梁布亞也發現了這些生物的證據,包括科莫多巨蜥和非常大的齧齒動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正如弗洛勒斯人H. floresiensis的小尺寸令人震驚一樣,據稱它使用的工具也令人震驚。《自然》雜誌的第二篇報告中,同樣來自新英格蘭大學的邁克爾·莫伍德和他的合作者描述了與人科動物遺骸相關的石器。大多數是簡單的石片工具,但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尖狀器、穿孔器、刀片和細石葉,他們說這些工具很可能被裝柄作為倒鉤。這些更先進的工具——其複雜性可與已知由H. sapiens製造的工具相媲美——在幼年劍齒象的骨骼中被發現,這向研究團隊表明,這種微小的人類正在獵殺微型大象。

在梁布亞沉積物深處發現的一塊孤立的臂骨,以及最近發現的其他幾具個體的遺骸表明,弗洛勒斯人H. floresiensis在該島嶼上有著悠久的歷史,並且在95000年前就存在於那裡。因此,這種矮小的人類在時間上與智人Homo sapiens顯著重疊,智人在大約55000到35000年前之間的某個時間到達該地區。然而,他們是如何互動的——如果他們曾經面對面相遇——仍然是一個謎。

團隊成員表示,未來的工作將側重於在弗洛勒斯島上尋找弗洛勒斯人H. floresiensis的大體型祖先。他們還計劃調查其他印度尼西亞島嶼,如爪哇島和蘇拉威西島。“也許遙遠的印度尼西亞島嶼已經充當了一系列獨立的‘諾亞方舟’,每個島嶼都有自己獨特的特有矮人和巨人,”新南威爾士州伍倫貢大學的團隊成員伯特·羅伯茨評論道。“在這方面,任何程度的內省和假設都不能替代堅韌不拔的實地工作,因為只有透過挖掘沉積物,弗洛勒斯人這樣的驚喜才會被揭示出來。”

凱特·王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科學作家,也是《大眾科學》雜誌的資深編輯,專注於進化、生態學、人類學、考古學、古生物學和動物行為學。她對人類起源著迷,並對此進行了超過25年的報道。最近她開始痴迷於鳥類。她的報道曾帶她去過法國和克羅埃西亞的洞穴,那裡曾是尼安德特人的家園;去肯亞圖爾卡納湖畔尋找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器;去馬達加斯加探險發掘古代哺乳動物和恐龍;去南極洲冰冷的海域,那裡座頭鯨以磷蝦為食;以及參加康涅狄格州“大日”競賽,在24小時內儘可能多地找到鳥類物種。凱特與唐納德·約翰遜合著了《露西的遺產:人類起源的探索》。她擁有密歇根大學生物人類學和動物學理學學士學位。在X(前身為Twitter)上關注王:@katewong

更多作者:凱特·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