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學家歌唱
音樂嗜好症 - 音樂與大腦的故事 作者:Oliver Sacks。Knopf 出版社,2007 年(26 美元)
音樂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大腦的絕佳視窗。在我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進行的研究中,我發現音樂和語言是緊密相連的,聆聽音樂可能會產生驚人的錯覺和感知上的分歧。現在,世界著名的神經學家和作家奧利弗·薩克斯(Oliver Sacks)將他對神經學和音樂畢生的熱情結合起來,製作了一部關於音樂與大腦的傑作綜述。在音樂嗜好症中,薩克斯專注於個案研究,他生動而細緻地呈現了這些案例。透過這樣做,他說服讀者,這些案例說明了——儘管是以極端的方式——與每個人的大腦相關的音樂處理的各個方面。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薩克斯描述了那些頭部被卡住的曲調所困擾的人,他們迫切尋求醫療建議。他寫了一些關於音樂幻聽患者的文章——有時是無情的、響亮的音樂,干擾了他們的睡眠和日常生活能力。許多音樂幻聽都非常詳細,這表明我們一定擁有非常準確和精確的音樂記憶,而這些記憶通常是我們無法訪問的。
其他案例涉及患有嚴重失憶症、失語症(言語困難)或痴呆症的患者,他們奇蹟般地保留了複雜的音樂能力。薩克斯還遇到了患有帕金森病,通常癱瘓的患者,他們會起身隨著音樂跳舞,以及患有圖雷特綜合症的人,他們在合奏中演奏時,習慣性的抽搐得到了緩解。薩克斯繼續考慮了其他主題,包括那些在腦外傷後對音樂產生難以滿足的渴望的人,以及不尋常的音樂現象,例如絕對音高。
儘管這本書的語氣非常個人化,但薩克斯專業地回顧了感知和行為實驗室研究。他對音樂處理中的模組化進行了富有啟發性的討論——目前這是一個熱門的辯論話題。他的案例研究有力地表明,大腦中並非只有一個音樂處理中心,而是必須有獨立的神經基礎來感知節奏、旋律和音色,並將音樂元素整合為連貫的整體。
音樂嗜好症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書——發人深省、引人入勝且令人著迷。——Diana Deutsch
靈長類政治
馬基雅維利式智力:獼猴和人類如何征服世界 作者:Dario Maestripieri。芝加哥大學出版社,2007 年(25 美元)
1513 年,尼科洛·馬基雅維利建議政治家,如果他們要維護一個穩定和健康的國家,那麼被畏懼比被愛更重要。
大約在 250 萬年前,獼猴這種在亞洲大陸無處不在的灰棕色猴子,已經使用強大的基於親屬關係的聯盟和嚴格的等級制度來維持秩序。芝加哥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達里奧·馬斯特里皮耶裡(Dario Maestripieri)研究獼猴行為已有 20 多年,他將該物種的巨大成功主要歸因於一套特殊的認知適應能力,而這些適應能力是它們與人類共有的。
在馬基雅維利式智力中,馬斯特里皮耶裡認為,為了應對大型社會群體生活中產生的合作和競爭的複雜性,人類和獼猴“進化出了一種複雜而機會主義的社會智力形式”。他令人信服地論證說,從這些適應性中產生了一些最基本(也是最不可取)的人類特徵,包括攻擊性、裙帶關係和仇外心理。
許多社會科學家認為,生活方式和行為的廣泛差異意味著不存在典型的“人性”。馬斯特里皮耶裡質疑這種觀點,他認為,如果剝去文化外衣,人類社會彼此之間以及與獼猴社會相當相似。他說,軍隊和監獄中嚴格的等級制度和社會聯盟可能是我們許多心理和行為傾向最真實的體現。
馬斯特里皮耶裡關於獼猴生活的翔實敘述——穿插著有趣的軼事和詼諧的觀察——毫無疑問,他是講述它們故事的合適人選。但他有時將人類互動可以簡化為獼猴行為背後的日常風險回報計算(我應該戰鬥嗎?我應該給予性行為嗎?)的想法走得太遠,而忽略了文化塑造我們的大腦和行為的證據。結果是他偶爾使用一些不太可能甚至帶有冒犯性的刻板印象,例如所有女性都利用性(或者如果她們不這樣做就應該這樣做)來利用男人的權力這種觀念。
儘管如此,《馬基雅維利式智力》與目前流行的動物利他主義研究——黑猩猩是我們的道德先驅,捲尾猴是公平的典範,有同情心的老鼠顯示了人類同情心的根源——形成了一種有趣的背離。馬斯特里皮耶裡讓我們相信,另一方面,獼猴有助於解釋人類成功故事背後的一些陰暗面。——Rachel Dvoskin
靈魂手術
額葉切除術 DVD。PBS Direct 出品,2008 年。巴拉克·古德曼和約翰·馬吉奧導演。
額葉切除術是一種可怕的腦部手術,據稱可以治療頑固性精神疾病,它已成為現代醫學最可怕的失敗之一。這種手術在 1940 年代甚至在信譽良好的醫生中都獲得瞭如此突出的地位,這仍然是一個令人困惑的社會謎團。
為了探討這個令人費解的故事,導演巴拉克·古德曼和約翰·馬吉奧製作了一部引人入勝的紀錄片,該片以同情和批判的眼光探討了人類痛苦、實驗、希望和失敗的悲慘故事的展開。古德曼和馬吉奧的額葉切除術基於記者傑克·埃爾海(Jack El-Hai)的同名著作(Wiley 出版社,2005 年),對沃爾特·J·弗里曼(Walter J. Freeman)的遺產進行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公正解讀,弗里曼是一位在美國推廣這種手術的醫生。
在 20 世紀初,頑固性精神病患者面臨著在骯髒、簡陋的精神病院中度過一生的命運,他們絕望的家人和醫生拼命尋找某種方法——任何方法——來減輕他們的痛苦。弗里曼是一位來自著名醫學世家的雄心勃勃的神經學家,他確信,對大腦進行手術以切斷“理性”額葉和“原始”丘腦之間的聯絡,將阻止無法控制的情緒擾亂患者的推理能力。他在 1930 年代後期的初步實驗產生了有爭議的結果,減輕了一些患者的暴力或恐懼,但使他們變得溫順和幼稚。需求激增,直到 1950 年代初期,長期研究揭示了該手術嚴重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出現使額葉切除術及其推行者變得過時。
一部一小時的紀錄片無法提供像書本那樣詳細的程度,但頁面上的文字與檔案片段的情感衝擊力相比就顯得蒼白無力,這些片段展示了使用冰錐和普通錘子對活體患者進行額葉切除術的場景。然而,古德曼和馬吉奧剋制了自己,沒有利用故事的怪誕性質;他們準確而富有同情心地描繪了這場美國慘敗的複雜性。最終,觀眾對圍繞弗里曼、他的患者、他們的家人和主流醫學的諷刺感到恰如其分的悲傷和困惑,因為他們都在努力理解所謂的奇蹟療法。 mdash;Richard Lipkin
大腦部落格
大眾科學 Mind 提供了大量科學知識,但對於最貪婪的大腦愛好者來說,一年六期可能還不夠。幸運的是,在部落格圈中可以線上獲取大量額外的腦糖屑。
任何庫存充足的書籤資料夾都必須包含 認知日報,這是認知心理學家格雷塔·芒格和她的作家丈夫戴夫的心血結晶。芒格夫婦以抒情的語調,每週盡職盡責地分解兩到三篇關於與日常生活相關主題的同行評議研究,例如使用紅墨水批改試卷是否會損害學習,或者被收養的孩子如何習得新的語言。在“休閒星期五”,這對夫婦進行小型研究,測驗讀者從他們是否具有絕對音高到誰弄髒了他們的家中的一切。
大多數神經部落格充當大腦科學新聞的過濾器,從期刊、報紙、雜誌等挖掘內容。這些策展人中最認真的是 Mind Hacks,這是一個由英國多人組成的團隊,誕生於 2004 年一本同名書籍。該部落格收集文章,這些文章在某種程度上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自己的思想。PsyBlog 佔據了類似的領域,但也提供有趣的特色功能——例如,最近的一篇文章預示了 10 項傑出的社會心理學研究,包括菲利普·津巴多的令人不安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其中學生扮演“獄警”的角色,很快就對“囚犯”產生了虐待行為。
對於一個更具個性的部落格,請嘗試 神經評論家,它總是諷刺的(有時甚至是尖刻的)。根據他的個人簡介,這位匿名作者過著艱苦的生活,他透過斥責敢於聳人聽聞地報道研究結果的科學家和記者來發洩他的敵意。11 月,他就《紐約時報》一篇專欄文章的作者猛烈抨擊,該專欄文章的內容是關於他們對人們對 2008 年總統候選人的看法的可疑 fMRI 研究結果。
接近這個頻譜的高階是 額葉皮層,喬納·萊勒的文學大腦部落格,他是 20 多歲的神經科學家普魯斯特(Houghton Mifflin 出版社,2007 年)的作者。就像這本書一樣,這本書將藝術例項呈現為科學見解的先兆,萊勒的部落格將神經科學作為更廣泛的文化環境的一部分進行報道。
但由於這是網路,因此也有很多機會讓您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休息。例如,嘗試 N 頻道,這是一個大腦科學影片的儲存庫,您可以在其中觀看Mind 專欄作家維拉亞努爾·S·拉馬錢德蘭關於神經學怪癖的講座等內容。而且,說到我們自己的,別忘了訪問 Mind Matters 部落格,網址是 SciAmMind.com,大衛·多布斯每週都會從研究實驗室為您提供一份腦力食物。mdash;Nikhil Swaminat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