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指出,雖然積累商品——椒鹽捲餅、鉛筆、鎳幣,任何東西都行——但該商品的每個後續單位的獲得滿意度都會低於前一個單位。 在街上找到一枚閃亮的 25 美分硬幣真令人興奮。 但是,如果您隨身攜帶一袋硬幣,再獲得一枚硬幣似乎就沒那麼令人興奮了。 事實上,您甚至會費心撿起來嗎?
英格蘭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正是基於這種猶豫不決進行了一項研究,以瞭解在基於獎勵的學習方面,富人是否比窮人反應更慢。 科學家們在最新一期的《神經元》雜誌上報告稱,當少量金錢作為獎勵時,窮人會迅速學會如何最大化他們的利潤,將他們富有的同行遠遠甩在身後。
在一個巴甫洛夫正規化中,14 名參與者面前閃爍著許多抽象形狀。 每個形狀出現三秒鐘後,都會出現一張 20 便士硬幣(約 40 美分)的圖片或一張打亂的影像。 一種特定形狀的卡片總是跟著硬幣出現,受試者被告知,如果他們能夠準確預測何時出現金錢卡,他們就可以拿走 20 便士。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參與者的個人資產平均約為 1,700 美元,範圍從零到近 6,000 美元不等。 該組的平均收入略高於 20,000 美元,範圍從學生的零收入到最富裕人群的約 60,000 美元不等。
透過測量反應時間,研究人員瞭解了人們學習哪個抽象圖片表示接下來會有金錢的速度有多快。 他們注意到,一個人擁有的金錢(資產和收入)與他們被條件反射的速度之間存在負相關關係。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神經生物學家菲利普·託布勒說,較貧窮的人傾向於在大約 12 次試驗中弄清楚哪張卡片預示著金錢,而較富有的人則需要大約 35 次試驗。
接下來,該團隊在受試者的大腦接受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機器掃描的同時重複了實驗。 研究人員將掃描重點放在中腦(其中包含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或神經細胞,多巴胺是一種對基於獎勵的學習至關重要的神經遞質)和紋狀體,紋狀體是位於大腦皮層下的另一個基於獎勵的中心。 然而,這一次,參與者不必做出身體反應。 託布勒說:“我們不想讓他們這樣做,因為紋狀體中有神經元會對啟動對獎勵做出反應的動作做出反應。” 研究人員計時的是這種反應準備。
財富與學習之間再次出現負相關關係,與較富裕的受試者相比,貧窮的人在中腦和紋狀體中表現出更活躍的活動。
託布勒說,這項研究是首次嘗試在實驗室環境中測量邊際效用的研究之一,它挑戰了許多經濟學家的觀點,即人與人之間無法進行效用比較,因為他們可能對物體的價值評估不同。 然而,他說,“這種比較可能更容易用金錢來完成,因為金錢是絕對尺度上的。” 一張 20 美元的鈔票無論在誰手裡都價值相同,但不同的人可能會更看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