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七年在火星沖溝中形成的沉積物表明,今天火星上存在液態水。研究人員觀察到兩條淺色物質的下坡軌跡,這兩條軌跡在1999年之前火星全球勘測者號宇宙飛船拍攝的影像中並不存在。
研究人員在12月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報告說,這些軌跡沿著隕石坑向下傾斜的壁上的狹窄溝壑延伸,並且像液體或含水沉積物一樣分支並繞過障礙物。“自90年代中期以來,火星探測計劃一直在追蹤水,現在我們找到了它,”該計劃的首席科學家、美國宇航局的邁克爾·梅耶今天在新聞釋出會上說。
2000年,聖地亞哥馬林空間科學系統的邁克爾·馬林和肯尼斯·埃杰特首次報告了隕石坑斜坡中存在沖溝,這引發了人們的猜測,認為活躍流動的液態水可能雕刻出了這些相對年輕的溝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自那時以來,這兩位研究人員及其同事一直忙於使用勘測者號飛船上的火星軌道相機 (MOC) 拍攝數百個地點數千個沖溝的影像,尋找活躍水的跡象。他們報告說,他們獲得了兩個新的沉積物,作為回報。
在一個例子中,2005年4月MOC影像顯示,隕石坑西北壁上的沉積物在之前2001年12月的影像中並不存在。在隨後的沉積物檢視中,陽光從不同的角度照射進來,但淺色物質仍然存在,這表明它不是光線的把戲或侵蝕的結果。
同樣,2004年2月另一個隕石坑的影像顯示了第二個沉積物的開始,該沉積物在隨後的影像中有所增長[見上圖]。考慮到美國宇航局在上個月與運行了近十年的火星全球勘測者號失去了聯絡,找到更多例子可能很棘手。
儘管液態水會在這個星球寒冷稀薄的大氣層中迅速凍結和蒸發,但根據去年美國宇航局報告的模擬,水流可能持續足夠長的時間來雕刻出約 500 米長的沖溝。研究人員推測,流動的地下水或融化的地下冰可能形成了沖溝,這些沖溝主要出現在隕石坑、凹坑和其他窪地中。
馬林在美國宇航局的一份宣告中說:“我們認為實際發生的情況是岩石中形成了冰,它起到了水壩的作用,然後水在該冰壩後面積聚。”“當水的壓力足夠高時,它會衝破水壩,大量的水和形成水壩的碎片就會湧出。”
韋斯利大學行星科學家瑪莎·吉爾摩說,對於沉積物的非水解釋,例如灰塵或液態二氧化碳不太可能。她解釋說,隕石坑顯然沒有灰塵,並且二氧化碳在火星大氣壓力下不會保持液態。
吉爾摩說:“我們在火星上的任務是尋找水,因為它與生命有關。”“但我們也想了解這個星球的氣候歷史,而這告訴我們的是,火星的氣候比我們想象的要多變。 這不是一個死寂的星球。”
在第二個突顯火星表面生命力的發現中,馬林和他的同事們在一個星球區域觀察到過去七年中形成的 20 個新的撞擊坑。 這些隕石坑的直徑在 2 米到 150 米之間,應該為研究人員提供一種更準確的方法來確定該星球某些地質特徵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