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器揭示紅色星球“曾經非常溼潤”的過去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昨天宣佈,來自火星探測器“機遇號”的最新資料顯示,它正在研究的這部分紅色星球曾經非常溼潤。“我們已經能夠解讀水中留下的明顯線索,這讓我們對這一結論充滿信心,”康奈爾大學首席研究員史蒂夫·斯奎爾斯說。

自1月24日在火星子午線平原地區的一個小隕石坑著陸以來,“機遇號”一直在探索周圍環境,特別是隕石坑內坡上的岩層。正如該機器人收集了更多關於基岩的資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小組表示,這顆行星的水歷史變得清晰起來。“液態水曾經流過這些岩石。它改變了它們的紋理,也改變了它們的化學成分,”斯奎爾斯斷言。該團隊表示,有四條證據指向液態水的存在。首先,嵌入岩石中的小球形物體類似於所謂的結核,結核是在水中礦物質沉澱析出時形成的。其次,特寫鏡頭顯示岩石中不同角度的不規則形狀的孔洞,這是由水形成的晶體的印記。第三,光譜分析表明,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硫,研究人員認為這是由於它被硫酸鹽浸泡過,這是液態水的明顯跡象。最後,第二個光譜儀在岩層中檢測到水黃鉀鐵礬,一種含水硫酸鐵礦物。這種礦物在地球上也有發現,但很少見,而且僅在有水的情況下才會形成。“我們認為在火星的這個地方,在某個時期,這是一個宜居的環境,”斯奎爾斯評論道。“這是一種適合生命存在的地方。但這並不意味著那裡曾經存在生命;我們不知道。”

的確,關於火星水的問題仍然很多。儘管研究人員確信液態水流過或穿過岩石,但他們尚不清楚這些岩石是否是在液態水中沉積下來的。然而,未來幾天拍攝的更詳細的照片可能有助於解決這個未知數。此外,機遇號正在研究的岩石的年齡也無法確定,因為最有效的測年方法需要將樣本送回地球上的實驗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影響力的新聞報道的未來,這些報道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


在未來幾周內,“機遇號”的操控人員計劃探索被稱為“大彎”的岩層其他區域,並希望將其送到740多米外的名為“忍耐號”的隕石坑。專案科學家喬伊·克里斯普說:“我們需要仔細觀察岩層,並擴大我們的視野,以更好地瞭解該地區的地質情況,該地區大約有俄克拉荷馬州那麼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