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器發現古代宜居環境的證據

“好奇號”探測器在火星上首次鑽取樣本分析顯示,其中含有在略帶鹹味的水中形成的粘土礦物,這證明了該環境可能曾經支援生命的存在。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好奇號”探測器找到了它去火星要尋找的東西:一個可能曾經支援生命存在的環境的證據。

化學分析表明,從探測器首次鑽取的岩石樣本中提取的灰白色粉末中含有在略帶鹹味的水中形成的粘土礦物,這種水既不太酸也不太鹼性,適合生命存在。

“如果當時有這種水存在,你在那裡就可以喝它,” “好奇號”專案科學家、加州理工學院(位於帕薩迪納)的行星地質學家約翰·格羅辛格說。他和NASA其他研究人員今天在華盛頓特區的新聞釋出會上宣佈了這一發現。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以前的火星任務已經發現了粘土礦物。“好奇號”本身也已經發現了液態水曾經流過地表的跡象。但是,由“好奇號”測試的來自一塊名為約翰·克萊因的岩石的少量粉末,是首次在良性pH環境中發現水成粘土的確鑿證據。“這是我們描述和記錄的唯一確定的宜居環境,”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莫菲特菲爾德)探測器化學和礦物學儀器(CheMin)的首席研究員大衛·布萊克說。

CheMin的X射線分析顯示,磨碎的岩石主要由長石、輝石、橄欖石和磁鐵礦等火成礦物組成。但至少20%的岩石是由蒙脫石等在水中形成的粘土礦物組成。布萊克說,岩石中的鹽類,如石鹽,是生命可以耐受的,這與“機遇號”探測器在火星其他地方發現的表明酸性環境的鐵鹽不同。

“好奇號”上的第二個儀器,即火星樣品分析儀(SAM),將一小部分粉末加熱並分析了釋放的氣體。樣品在相對較高的溫度下釋放出水,這是粘土礦物的特徵,並且是對CheMin發現的良好證實,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位於馬里蘭州格林貝爾特)SAM的首席研究員保羅·馬哈菲說。

格羅辛格說,這一發現意味著六輪“好奇號”探測器將在蓋爾隕石坑底部停留更長的時間。工程師們現在正在排除一個記憶體故障,該故障導致“好奇號”的主計算機在2月28日切換到備用計算機。由於任務管理者關閉了探測器,以防止本月早些時候席捲火星的太陽輻射風暴,早期的恢復工作被推遲了。

科學操作預計將在幾天內恢復,但將在4月份再次停止,屆時從地球上看火星將執行到太陽後面。格羅辛格說,在恢復通訊後,“好奇號”將嘗試再次鑽取約翰·克萊因岩石,然後打包並開始前往其最終目的地,即5公里高的山峰——伊奧利斯山,進行10公里的行駛。

本文經《自然》雜誌許可轉載。該文章於2013年3月12日首次發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