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今天宣佈,一顆軌道飛行器對火星進行的新詳細掃描,沒有發現確鑿的證據表明在過去十年中液態水曾在該星球表面流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九個月前公佈的資料顯示,在兩個傾斜的火星溝壑上突然出現明亮的、類似河流的形狀,這可能被解釋為地表以下融化的冰湧出留下的痕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拍攝的新影像顯示了另外四條新的軌跡,但也顯示了未改變的溝壑中的明亮物質,這表明所有發生在陡坡上的流動可能是塵埃雪崩。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掃描確實揭示了相對年輕的撞擊坑內部和周圍液態水的痕跡,但沒有在其他幾個被認為曾經被淹沒的區域發現。
研究人員表示,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兩份報告中描述的結果,支援這樣一種觀點,即對於火星的大部分歷史而言,液態水可能是一種例外,而不是普遍規律。這與過去人們認為火星曾經擁有溫暖、潮溼氣候的觀點形成對比。
“我認為火星的大部分歷史時期都非常乾燥,”坦佩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行星科學家菲爾·克里斯滕森說,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液態水似乎確實在一些地點留下了痕跡,例如子午線平原的奮進隕石坑,三年前,火星探測器機遇號在那裡發現了在地球上於鹽水中形成的礦物質。
克里斯滕森說:“它有一些寶石,[顯示],哇,那裡發生了一些很酷的事情。” “它有點像中西部海洋中的黃石公園。”
這樣的“黃石公園”讓觀星者垂涎三尺,因為液態水是生命可能在宇宙其他地方蓬勃發展的最佳指標。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規劃者也渴望瞭解火星可能在哪裡含有液態水,以幫助規劃未來幾十年可能前往這顆紅色星球的旅行。
MRO 的一個主要目標是瞭解火星水的歷史,這些水以冰的形式鎖定在行星的兩極,或許在表面也有少量存在。高解析度科學成像實驗(HiRISE)是 MRO 上的一個相機,使研究人員能夠繪製表面地圖,尋找過去存在水的跡象。
給我一條幹涸的河流
研究人員迅速將目光投向半人馬座-海拉斯山脈和塞壬地,早期軌道飛行器火星全球探測者號在 2004 年和 2005 年拍攝的影像中出現了明亮流動的沉積物,而在早期的快照中卻沒有。
該小組證實,這些沉積物像液體一樣在岩石周圍呈扇形展開,但自 15 個月前最後一次觀察以來,它們的形狀沒有改變,這表明它們不是霜或冰之類的東西,因為霜或冰會蒸發。此外,六個沉積物的平均坡度超過 20 度。
圖森市亞利桑那大學行星科學教授兼 HiRISE 團隊負責人阿爾弗雷德·麥克尤恩說:“它們仍然可能是被水移動的,但我們也發現這些斜坡足夠陡峭,它們也可能是由乾燥的流體造成的。” “這將被認為是更保守的假設。”
克里斯滕森說,他仍然相信溝壑是由流水雕刻而成的,但“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天哪,水在過去一年中從地表洶湧而出,”他說。
“每個人一直希望的是,你實際上可以看到其中一條溝壑排出水。我認為我們將不得不實際降落在其中一個地點附近。”
氣候變化還是隕石坑撞擊?
在更明確的發現中,HiRISE 影像顯示,在寬 60 公里(35 英里)的莫哈韋隕石坑內部和周圍有物質池,該隕石坑位於向下延伸的通道和扇形形狀附近,這表明莫哈韋撞擊融化了地下冰變成水,並將由此產生的泥漿濺射到周圍。
該團隊報告稱,在其他 10 個隕石坑中也出現了類似的模式。“我們認為這是火星地殼富含冰的證據,”麥克尤恩說。
他補充說,不僅如此,撞擊還可以解釋通道和其他特徵,這些特徵為 38 億年前廣泛的水流提供了證據,也可以解釋為多次撞擊的產物。儘管 HiRISE 成像的隕石坑只有 1000 萬到 1 億年的歷史,但他表示,“在行星的早期歷史中,撞擊通量要高得多。”
克里斯滕森說,估計顯示,一次留下直徑 400 至 500 公里(250 至 300 英里)隕石坑的大規模撞擊可能會使火星變暖幾百年或幾千年。
MRO 完成了乾燥結果,揭示了北部大平原構造中的大型巨石,該構造曾經被認為被幹涸海洋中的淤泥覆蓋,以及在阿薩巴斯卡谷(一個擬議的洪泛區)中積聚的熔岩的特徵,這表明這兩個區域都從未長期潮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