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二氧化碳排放物積聚在海洋中,危及海洋生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新證據表明,海洋是過去 200 年工業化過程中產生的過量二氧化碳的主要儲存庫。 海水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可能會威脅到某些浮游生物、珊瑚和軟體動物的貝殼形成。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已從 1800 年的百萬分之 280 上升到今天的百萬分之 380。 但這種增加僅佔人類活動預期貢獻的一半左右。 在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克里斯托弗·L·薩賓和他的合作者透過對全球水樣品的調查確定,化石燃料燃燒和水泥製造產生的估計二氧化碳中有 48% 最終進入了海洋。 這意味著陸地生物圈(包括土壤和植物生命)並非工業排放的長期碳匯,並且實際上可能在給定的時間範圍內成為二氧化碳的淨來源,這歸因於森林砍伐和其他土地利用變化。

科學家估計,海洋已經封存了 1300 億噸人為碳,並且有潛力容納三倍於這個數量的碳。 但二氧化碳的增加改變了海洋化學。 在一篇配套文章中,同樣來自 NOAA 的理查德·A·弗裡利和他的同事調查了二氧化碳水平升高對碳酸鈣的影響,某些生物體依靠碳酸鈣來製造貝殼。 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使海洋酸性更強,並減少了碳酸根離子的數量。 如果離子太少,水會溶解碳酸鈣。 研究人員測量了幾個地點的碳酸鈣溶解率,並確定如果目前的化石燃料消耗趨勢繼續下去,海洋的部分地區,從高緯度地區開始,可能會變得不適合許多貝殼形成生物生存。 作者評論說,預測的本世紀末二氧化碳水平“可能會對海洋中的生物系統產生重大影響,而我們才剛剛開始瞭解這些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