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1/166 這個統計數字聽起來很熟悉,可能是因為您最近在電視廣告或雜誌上聽到或讀到過。根據廣為宣傳的估計,現在每 166 名兒童中就有 1 名患有自閉症。與自閉症研究人員幾十年來接受的 1/2500 的數字相比,這個比例高得驚人。僅僅在 10 年的時間裡——1993 年到 2003 年——美國教育部的資料顯示,全美自閉症發病率增加了 657%。
毫不奇怪,這些令人困惑的增長讓許多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稱之為自閉症流行病。印第安納州眾議員丹·伯頓也在 2001 年宣佈,我們正面臨一場流行病。但真相究竟是什麼呢?
在我們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識。自閉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最早出現在嬰兒期。自閉症患者的特徵是語言、社交聯絡和想象力方面存在問題。所有患者都患有嚴重的溝通障礙,有些人是啞巴。他們不與他人建立密切關係,寧願留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他們從事高度刻板和重複的活動,表現出明顯的厭惡改變。大約三分之二的自閉症患者患有智力障礙。由於原因不明,大多數是男性。
自閉症的病因仍然是個謎,儘管對雙胞胎的研究表明,遺傳因素起著重要作用。然而,僅憑遺傳影響無法解釋一種疾病的患病率在短短幾年內如此迅速和驚人的上升。因此,研究人員轉向環境因素來尋找潛在的解釋。提出的致病因素包括抗生素、病毒、過敏、具有輕度自閉症特徵的父母相遇和交配的機會增加,以及在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嬰兒觀看電視的頻率升高。這些解釋中很少有得到系統研究的,而且都仍然是推測性的。
疫苗是問題所在嗎?
然而,有一種環境罪魁禍首受到了最多的關注:疫苗。乍一看,疫苗似乎是造成這種流行病的合理候選因素。自閉症的衰弱症狀通常在兩歲後不久顯現出來,就在嬰兒接種多種疾病疫苗後不久。事實上,許多父母聲稱他們的孩子在接種疫苗後不久就患上了自閉症,要麼是在接種了腮腺炎、麻疹和風疹(德國麻疹)的系列疫苗(即所謂的 MMR 疫苗)之後,要麼是在接種了含有硫柳汞(一種含有汞的防腐劑)的疫苗之後。
圍繞疫苗與自閉症之間聯絡的大部分炒作,是由英國腸胃病學家安德魯·韋克菲爾德及其同事於 1998 年發表的一項針對 12 名兒童的、廣受關注的調查推動的。該研究表明,自閉症症狀出現在兒童接種 MMR 疫苗後不久。(13 位作者中的 10 位此後發表了對文章結論的撤回。)調查記者大衛·柯比撰寫的、標題具有煽動性的書籍《傷害的證據》(聖馬丁出版社,2005 年)在 NBC 的《與媒體見面》節目中進行了長時間的專題報道,進一步激發了公眾對疫苗與自閉症之間聯絡的興趣。
然而,最近發表的研究對這種廣為宣傳的聯絡並不友好。幾項大型美國、歐洲和日本的研究結果表明,儘管 MMR 疫苗的接種率保持不變或下降,但自閉症診斷率卻飆升。此外,在丹麥政府停止使用含硫柳汞疫苗後,自閉症發病率繼續上升。醫學研究所總結的這些研究和其他研究表明,幾乎沒有證據表明疫苗會導致自閉症。疫苗可能在少數兒童中引發自閉症,但如果是這樣,這個子集尚未被確定。
不斷變化的診斷標準
更令人困惑的是,有充分的理由質疑自閉症流行病是否真的存在。疫苗可能是科學家所說的“為了尋找現象而提出的解釋”。正如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心理學家莫頓·安·格恩斯巴赫和 H·希爾·戈德史密斯,以及蒙特利爾大學研究員米歇爾·道森在 2005 年的一篇評論中指出的那樣,對於這種流行病,有一種經常被忽視的替代解釋:診斷實踐的改變。隨著時間的推移,自閉症診斷的標準已經放寬,導致更多病情較輕的個體被貼上自閉症的標籤。
的確,美國精神病學協會 1980 年版的診斷手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簡稱 DSM-III)要求個人滿足六項標準中的六項才能診斷為自閉症。相比之下,目前正在使用的 1994 年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簡稱 DSM-IV)要求個人滿足 16 項標準中的任意八項即可。此外,《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只包含兩種與自閉症相關的診斷,而《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包含五種此類診斷,包括阿斯伯格綜合徵,大多數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種高功能自閉症變體。
法律變更也可能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正如格恩斯巴赫及其同事指出的那樣,國會於 1991 年透過的《殘疾人教育法》(IDEA)的修訂版,要求學區提供殘疾兒童的精確人數。IDEA 導致報告的自閉症兒童人數急劇增加。然而,這些數字並非基於對自閉症的仔細診斷,也並非基於具有代表性的人口樣本。因此,依賴於基於行政資料的估計(來自學校提交的政府資料)的研究人員,將得出關於自閉症患病率的誤導性結論。
他們必須轉而依賴於基於人口的估計,這些估計是根據對普通人群中自閉症發生率進行的、統計上可靠且具有代表性的調查得出的。進一步促成報告的增長的可能是《雨人效應》,即公眾在 1988 年由達斯汀·霍夫曼和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奧斯卡獲獎影片上映後,對自閉症的熟悉程度有所提高。
診斷互換
最近的兩項研究支援了這樣一種論斷,即自閉症流行病可能比實際情況更虛幻。首先,2005 年,英國斯塔福德兒童發展中心的精神病學家蘇尼蒂·查克拉巴蒂和麥吉爾大學的精神病學家埃裡克·福姆伯恩進行了一項調查,該調查使用了嚴格的基於人口的估計,來追蹤 1992 年至 1998 年間,在英格蘭同一地區的 10,000 多名兒童樣本中,自閉症診斷的患病率。他們沒有發現任何支援患病率發生變化的證據,這表明當研究人員保持相同的自閉症標準時,診斷率不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改變。
其次,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心理學家保羅·沙塔克在 2006 年的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診斷替代:隨著自閉症診斷率從 1994 年到 2003 年的增加,智力障礙和學習障礙的診斷率有所下降。有可能的是,具有自閉症樣特徵的兒童總數保持不變,但該群體內的具體診斷髮生了變化。
現在排除自閉症患病率增長的可能性還為時過早,但它不太可能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迅速增長。正如已故的東密歇根大學社會學家馬爾切洛·特魯齊曾經說過的那樣,非凡的主張需要非凡的證據。關於自閉症診斷的大規模流行病的說法確實是非凡的。然而,支援這一說法的證據卻遠不能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