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密蘇里州立大學健康管理副教授傑里米·巴恩斯解釋說。
定期運動會導致許多不同的生理變化,這些變化從健康角度來看是有益的。它們包括改善心肺功能和骨骼肌功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所謂的“好”膽固醇)水平;改善血壓、身體成分和骨密度;降低胰島素需求和改善葡萄糖耐量;增強工作、娛樂和體育活動的表現;以及許多積極的心理益處。反過來,這些變化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病發作和中風)、2 型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包括結腸癌、乳腺癌和肺癌)等疾病的死亡率;並降低高血壓、肥胖、骨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等疾病的患病率。由於體育活動和運動的諸多益處,聯邦政府現在鼓勵所有成年人增加體育活動量,以便他們每週大多數日子都能進行 30 分鐘或更長時間的中等強度體育活動。
改善心肺功能意味著身體能夠更有效地進行運動。這主要是由於身體更有效地將氧氣輸送到血液中,並將其輸送到正在工作的肌肉中,在那裡需要氧氣進行能量的代謝處理。換句話說,經常運動的人的身體在裝載、運輸和利用氧氣方面效率更高。因此,他發現爬樓梯等運動比不運動和身體虛弱的人輕鬆得多。然而,心肺功能的改善並不是由於肺的擴張能力發生變化。一般來說,定期運動不會顯著改變肺功能指標,如總肺活量(吸入最大量的空氣後肺中的空氣量,TLC)和用力肺活量(吸入最大量的空氣後能夠撥出的空氣量,FVC)。事實上,比較 TLC 和 FVC 的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人和不運動的人之間幾乎沒有差異。因此,即使人們經常報告在運動過程中感到“呼吸困難”或“氣喘吁吁”,但除非他們患有哮喘、支氣管炎或肺氣腫等特別損害肺功能的疾病,否則肺功能不太可能限制他們的運動能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運動者和不運動者之間最大的差異之一是心臟泵血並將氧氣輸送到正在工作的肌肉的能力。心輸出量是長時間運動的主要限制因素。此外,與久坐不動的人相比,運動者通常具有更大的血容量,能夠更好地從肺部的空氣中提取氧氣,並且能夠更好地從正在工作的肌肉中的血液中提取氧氣。氣體交換不僅涉及氧氣的輸送,還涉及二氧化碳的去除,二氧化碳是能量代謝的副產品,並且這一過程在運動者中也更有效率。
總而言之,定期運動會產生許多有利的變化,這些變化共同導致身體能夠以更有效的方式工作。我們所有人天生都能夠透過定期運動來提高身體健康水平,因此不幸的是,許多人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和缺乏運動會導致不利的疾病後果。也許我們在發達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促進和鼓勵包括定期體育活動在內的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不加以控制,這個問題將導致醫療保健成本不斷增加和疾病發病率升高。定期運動不是疾病預防的“靈丹妙藥”,但如果與健康飲食相結合,它可能是目前任何願意從沙發上站起來的人都可以採取的最佳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