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電影中學到——好萊塢作為一名教師

即使是那些在歷史上不準確的電影也可以成為有價值的教學工具

在2003年的電影《最後的武士》中,湯姆·克魯斯飾演一位名叫內森·奧爾格倫的前美國陸軍上尉,他是一位酗酒且唯利是圖的僱傭兵,在19世紀70年代前往日本為明治天皇效力。這位年輕的天皇正面臨著一場武士叛亂,奧爾格倫訓練了一群烏合之眾的農民和農奴進行現代戰爭,包括使用步槍。然而,當奧爾格倫被武士俘虜後,他逐漸被他們的生活方式所轉變,最終與武士並肩作戰,對抗他幫助建立的帝國軍隊,但最終戰敗。

這部電影在評論界和大眾中都取得了成功,為什麼不呢?它提供了許多激動人心的劍術表演、異國情調的服裝,以及一段可能在電影上映前大多數美國人都不熟悉的引人入勝的歷史。的確,可以公平地說,許多美國人從觀看《最後的武士》等電影中學到了他們所知道的關於日本西化的許多知識。

這可能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部電影充滿了歷史錯誤。最值得注意的是,在19世紀後期日本的現代化程序中發揮關鍵作用的是法國人和荷蘭人,而不是美國人。奧爾格倫的角色大致基於一位名叫儒勒·布魯內(Jules Brunet)的法國軍官。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為了簡潔起見,將二十年的軍事歷史混為一談,並對武士勇士提出了高度浪漫化的看法。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方式是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我知道,我知道。《最後的武士》不是一部紀錄片,人們去看電影是為了娛樂,而不是為了學習歷史。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像《最後的武士》這樣的電影也越來越多地被用於課堂上,作為教科書和講座的輔助材料。教育工作者認為,電影的生動性可以成為一種有價值的教學工具,使學生對原本枯燥的歷史文字的記憶變得生動和強化。但如果事實是錯誤的,那還是一件好事嗎?它們是在弊大於利嗎?

一個心理學家團隊已經開始透過實驗來探索這些問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安德魯·巴特勒(Andrew Butler)和他的同事決定模擬一個課堂環境,在這個課堂上,流行電影被用作教學工具,看看這種做法是提高了還是扭曲了學生的理解。《最後的武士》實際上是他們在實驗中使用的電影之一,以及《莫扎特傳》《光榮戰役》《勇者無懼》和其他幾部電影。所有這些電影都包含了關於它們所描繪的歷史事件的準確和不準確的資訊。

學生們在閱讀歷史事件的準確版本之前或之後觀看了電影片段。例如,在《最後的武士》中,他們閱讀了一個準確的版本,該版本準確地指出英雄是法國人,而不是美國人,並且忠實於日本歷史的實際時間線。此外,一些學生收到了關於流行歷史電影不準確性的一般警告,而另一些學生則收到了非常具體的警告——例如,關於改變英雄的國籍。其目的是看看哪種教學方法最能準確地理解事件:閱讀或觀看電影,或者兩者兼而有之,無論是否有老師的評論。

當心理學家在一週後測試所有學生時,對課堂電影的評價是一半贊成,一半反對。觀看電影確實幫助學生學到了更多知識,但僅限於文字和電影中的資訊相同時。顯然,電影的生動性(以及簡單地擁有相同事實的第二個版本)確實幫助學生更牢固地記住了這些材料。但是,當電影和閱讀材料中的資訊相互矛盾時——也就是說,當電影不準確時——學生更有可能回憶起電影中扭曲的版本。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自己的記憶非常有信心,即使他們是錯的。即使學生們被警告說電影製作人經常隨意篡改事實,這種情況仍然發生了。

那麼,應該禁止在課堂上播放電影嗎?不一定,原因如下。正如心理學家在9月份的《心理科學》雜誌上報道的那樣,一位好老師可以勝過電影的缺點。他們發現,當老師對電影版本中的不準確之處給出非常詳細的警告時,學生們就明白了。但是這些警告必須非常精確,例如:“在你看電影時注意,你會看到電影製作人已經將英雄的國籍從法國人改為美國人,但事實並非如此。”有了這樣的警告,學生們顯然在他們的記憶中將這些資訊“標記”為虛假——並在稍後的測驗中記住了準確的版本。

從這個意義上說,電影中扭曲的歷史版本可以被用作一個可供教學的時刻。學生們透過識別錯誤並標記它們來學習真相,因此他們的主要學習成果是:電影說的是這個,但事實上是那個。對於學習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壞方法,前提是課堂老師有足夠的知識來指出什麼是這個,什麼是那個。

(延伸閱讀)

  • 使用流行電影來增強課堂學習:優點、缺點和趣味性。《心理科學》,第20卷,第9期,1161–1168頁;2009年9月。作者:安德魯·C·巴特勒(Andrew C. Butler)、富蘭克林·M·扎羅姆(Franklin M. Zaromb)、基思·B·萊爾(Keith B. Lyle)和亨利·L·羅迪格三世(Henry L. Roediger III)

SA Mind Vol 20 Issue 7本文最初以“我們只是人類:我在電影中學到”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20卷第7期(),第70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110-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