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園如何殺死大象

動物福利專家說,動物園縮短了大象的壽命,但他們的證據可信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頑皮、淘氣、深受喜愛的麥克在剛滿兩歲時,成為上個月在休斯頓動物園因皰疹病毒去世的最新一例亞洲象。

對於動物福利倡導者來說,每一次過早死亡都是又一個證據,表明這些重達 8,000 磅(3,625 公斤)的長鼻動物不應該被關在籠子裡,在那裡它們會變得肥胖、患病和壓力過大。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證明動物園的生活對大象的健康有害。

由英國西薩塞克斯郡的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RSPCA) 的動物行為專家羅斯·克拉布領導的研究人員,彙集了歐洲動物園中 45 年間 4,500 多頭非洲象和亞洲象的資料,並將它們的壽命與它們在原籍國保護區的大象的平均預期壽命進行了比較。(使用中位數而不是平均值是為了減少年齡範圍兩端的極端值對結果的歪曲影響。)

他們說,非洲象在肯亞廣闊的安博塞利國家公園可以活到 36 歲,是動物園大象 17 年壽命的兩倍多。像麥克這樣的亞洲象在緬甸的伐木營地辛苦勞作後,活到 42 歲的高齡並不罕見,但根據這項新研究,它們在動物園裡預計只能活 19 年。

總的來說,亞洲象的嬰兒死亡率在動物園裡比在原生地保護區高出三倍之多。新的結果表明,圈養出生的亞洲象在動物園裡的表現比野生出生的要差,這表明問題出現在妊娠期和嬰兒早期。科學家們說,這些瀕危動物因動物園之間的動物轉移繁殖計劃而進一步受損。

因此,動物園遠遠沒有實現其長期承諾的產生自我維持的圈養種群的目標——而且它們顯然沒有將動物送回野外以支援那裡日益減少的種群。“如果雌性 10 歲時進入動物園,到 25 歲就死了,她很難生出很多幼崽,”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安大略省圭爾夫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家 喬治亞·梅森 說。

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長期以來一直呼籲透過結束進口和繁殖計劃來逐步淘汰動物園大象。然而,梅森說,她認為一旦動物園解決其所謂的弊端,進口可能會恢復,儘管她指出她的共同作者可能不同意這一觀點。

儘管有這些發現,動物園的科學家否認他們的大象生活得不好。“問題在於這個話題非常情緒化,”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國家動物園的野生亞洲象專家、保護生物學家彼得·萊姆格魯伯說。“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玩弄數字,只是為了證明你的觀點。”

聖地亞哥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的藏品主管、種群生物學家羅伯特·維澤曾批評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早期的關於動物園大象預期壽命的研究,他說他看到了這些發現,但不願意對此發表評論。“如果沒有他們擁有的資料集,我無法說,”他說。

維澤說,這項研究充其量反映了動物園過去的管理方式,沒有考慮到動物友好的變化,例如讓後代與母親待更長的時間。“動物園批評家提到的大多數關於大象的事情都是動物園的人發現的,”他說。“現在,我們可以評估 1960 年代和 1970 年代動物的護理情況。要了解我們今天做得如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聖地亞哥動物園的七頭亞洲象都已 40 多歲和 50 多歲,遠遠超過了它們大約 42 歲的預期壽命。他說,該動物園的八頭成年非洲象中有七頭是從史瓦濟蘭的姆卡亞野生動物保護區和赫蘭皇家國家公園於 2003 年進口的,那裡不斷增長的大象種群將被捕殺。它們現在都大約 17 歲。據動物園發言人稱,另一頭非洲雌性象坦波,之前曾在電視連續劇《天生自由》中出現過,在動物園已經 20 年了,現在可能 36 歲了。

維澤認為,動物園對於那些可能沒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的遊客來說非常重要。他認為,透過這樣做,他們與大象等動物建立了個人聯絡,鼓勵他們向其原籍國的保護專案捐贈時間和金錢,以保護它們。

而且,與圈養相比,野外的生活並不特別田園詩般:在安博塞利樣本的 1,089 頭大象中,有 142 頭被儀式性長矛刺殺、槍傷或其他事故殺死。此外,維澤指出,生存能力不是衡量動物生活質量的唯一標準,梅森也承認這一點。

“壽命並非一個明確的指標,”她說。“也許超重絕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你只是像荷馬·辛普森一樣生活。”

Brendan Borrell is a freelance journalist based in Brooklyn, New York. He writes for Bloomberg Businessweek, Nature, Outside, 大眾科學, and many other publications, and is the co-author (with ecologist Manuel Molles) of the textbook Environment: Science, Issues, Solutions. He traveled to Brazil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Mongabay Special Reporting Initiative. Follow him on Twitter @bborrell.

More by Brendan Borre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