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識機制如何影響思維

巧妙的實驗揭示了大腦中隱藏在你意識之外的角落和縫隙

什麼是意識?這難以言喻、主觀的東西——這種事物、物質、過程、能量、靈魂,或者任何東西——你將其體驗為生活的聲音和景象,痛苦或快樂,憤怒,或者縈繞在你腦海深處揮之不去的感覺,也許你不適合這份工作。意識的本質問題是古老的身心問題的核心。主觀意識如何與客觀宇宙、物質和能量相關聯?

意識是我們體驗世界的唯一方式。沒有它,你就會像一個夢遊者一樣,處於深度、無夢的睡眠中,在世界上行動、說話、生孩子,但沒有任何感覺。你將一無所知,nada, nichts, rien。事實上,在西方思想最著名的推論中,哲學家和數學家勒內·笛卡爾得出結論,因為他有意識,所以他存在。這是他唯一無可辯駁的證據,證明他不僅僅是一個虛構的怪物。也許他沒有他認為擁有的身體,也許他有虛假的記憶(《駭客帝國》的預感),但因為他有意識,所以他一定存在。

然而,問題還在繼續。只有人才有意識嗎?胎兒呢?神經系統患者處於持續植物人狀態,例如特里·夏沃(Terri Schiavo,於2005年去世),她除了睜眼和閉眼之外做不了什麼?雖然許多人願意將感覺、意識賦予我們心愛的貓和狗,但猿、猴、鯨魚、老鼠、蜜蜂和地球上所有其他生物呢?蒼蠅能有意識嗎?人工意識呢?你酷炫的iPhone有感知能力嗎?機器能像許多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廣泛假設的那樣,變得有意識嗎?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直到最近,這些問題還純粹屬於推測性哲學和幻想的範疇。但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在探索大腦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現在可以講述關於意識的大量心理學、醫學、神經生物學和物理學故事。每篇“意識再探”文章都將闡明世界最核心、最持久和最令人困惑的方面之一——主觀感受的一個方面。

我是一名科學家,尋求對難以言喻的意識以及意識如何以及為何在大腦中產生的理性解釋。但我也意識到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奇怪的地方;天地間有許多事物是哲學所夢想不到的。因此,當談到這個宇宙最神秘的方面之一時,我試圖保持謙虛——我每天醒來,發現自己有意識,能夠看到、觸控、愛、感覺和記憶。我不是殭屍!除了現代科學傳統之外,許多不同的傳統也提供了答案,我們不應該斷然拒絕它們,而應該傾聽它們。

無意識的影響
當我寫下這些文字時,我正從今年在臺灣臺北舉行的意識科學研究協會年會飛回。這是一場由堅定的哲學家、神經學家、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組成的關於意識的聚會。它的亮點之一是一年一度的獎項,以紀念美國心理學之父的名字命名。2008年威廉·詹姆斯意識研究貢獻獎頒給了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年輕神經生物學家土屋名央嗣(Nao­tsugu Tsuchiya)。他做了什麼引起了評獎委員會的注意?

2005年,土屋發明了一種技術,即連續閃光抑制,它可以使圖片不可見,將其隱藏在你的意識視線之外。然而,你大腦的某些部分可以訪問影像,並以無數方式影響你的行為。它的工作方式很簡單。假設土屋想要偽裝一張憤怒的男性面孔的照片。藉助分屏電腦螢幕,土屋將這張咆哮的傢伙的微弱影像投射到你的左眼。你的右眼看到一組快速變化的彩色矩形,一個疊在另一個之上。如果你睜開雙眼,你所看到的只是不斷變化的彩色色塊,而沒有憤怒的面孔。不斷閃爍的顏色以靜態肖像無法做到的方式吸引你的注意力。一旦你閉上右眼,臉就會變得可見。但除此之外,你不知道臉在那裡,即使你的左眼已經盯著它看了很多分鐘。你根本看不到它。那麼,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呢?

潛意識活躍
功能性腦成像顯示,這張憤怒的面孔仍然激活了你大腦中與恐懼有關的部分,即杏仁核。也就是說,至少你大腦的某些區域知道這張臉——因為你面前出現一張憤怒的男性面孔可能預示著大麻煩。這種大腦活動仍然是無意識的,但可能會影響你的行為或產生一種微妙的不安感。

利用這項技術,心理學家盛何(Sheng He)和他的學生蔣毅(Yi Jiang)以及他們在明尼蘇達大學的同事們做出了一個有趣的發現。他們向一隻眼睛投射了一張裸體人物的照片,在視線的另一側投射了同一影像的打亂版本。然後他們使用連續閃光抑制將兩者都隱藏起來。參與實驗的付費志願者從未見過任何東西,只看到了色彩閃爍。心理學家要求志願者猜測裸體人物是在影像的左側還是右側部分。但他們做不到。他們的猜測不比碰運氣好多少。

盛何和蔣毅證明,觀察者關注了裸體照片,但沒有關注其打亂的對應物。更令人感興趣的是,異性戀男性關注裸體女性的照片,但對裸體男性的照片略有反感。異性戀女性被裸體男性的照片所吸引,而沒有對裸體女性的照片表現出持續的反感。同性戀男性的行為與異性戀女性非常相似;他們無意識地關注裸體男性的照片,但不關注女性的照片。這個實驗令人不安的地方在於,這一切都發生在意識範圍之外。因為觀察者從未真正看到裸體影像,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被它們吸引還是排斥。這個實驗很可怕,因為它似乎表明,人們的性取向可以(統計上)從他們無意識的注意力偏好中推斷出來。這是一個無意識思維在起作用的例子。弗洛伊德會喜歡的。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大腦有很多角落和縫隙;有些——可能只是少數——是意識可以訪問的,而大多數則隱藏在內省之外,迷失在大腦廣闊的地下墓穴中。然而,它們可以有力地影響你的行為,讓你在不知道為什麼的情況下做事。連續閃光抑制——以及魔術師和心理學家發明的其他分散你注意力讓你在看東西時看不到東西的技術——與功能性腦成像相結合,是一種繪製視覺無意識景觀的精巧工具。

注:本文最初以標題“使可見的變得不可見”發表。

(延伸閱讀)

  • 連續閃光抑制減少負後像。《自然神經科學》,第8卷,第8期,第1096–1101頁;2005年8月。作者:N. Tsuchiya 和 C. Koch

  • 隱形影像的性別和性取向依賴性空間注意力效應。《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第103卷,第45期,第17048–17052頁;2006年11月7日。作者:Y. Jiang, P. Costello, F. Fang, M. Huang 和 S. He

克里斯托夫·科赫是艾倫研究所和 Tiny Blue Dot 基金會的神經科學家,艾倫腦科學研究所前所長,以及加州理工學院前教授。他的最新著作是Then I am myself the world. 科赫定期為包括大眾科學在內的各種媒體撰稿。他住在太平洋西北地區。

更多作者:克里斯托夫·科赫
SA Mind 第 19 卷 第 5 期本文最初以標題“意識再探:使可見的變得不可見”發表於SA Mind 第 19 卷 第 5 期 (), 第 18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008-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