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並測量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

因超冷原子研究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沃爾夫岡·凱特勒對此進行了解釋。

首先,讓我介紹一下溫度的科學含義:它是物質能量含量的度量。當空氣很熱時,分子移動速度很快,並且具有很高的動能。分子越冷,其速度越小,隨之而來的能量也越小。溫度只是表徵系統能量的一種方式。

溫度可以用不同的單位來測量。在日常生活中,攝氏度和華氏度標尺很常見,但是它們都缺乏一個自然屬性,即溫度標尺的零點應該對應於氣體粒子的零速度(即零能量)。因此,自然的溫度標尺是以開爾文為單位測量的絕對溫度。零開爾文是可能的最低溫度。在絕對零度時,所有運動都將停止。顯然,更低的溫度是不可行的,因為沒有比零更小的速度,也沒有比零更少的能量含量。(作為旁註,此處的能量僅指可以從粒子中帶走的能量,不包括靜止質量或受限粒子的量子力學零點能量。)絕對零度對應於-273攝氏度和-460華氏度。

冷卻物體需要從中提取能量並將其沉積在其他地方。例如,在家用冰箱中,背面的熱交換器會變熱,因為從內部物體提取的能量會沉積在那裡。(此外,僅執行冰箱就會產生一些熱量。)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開發了冷卻原子氣體的新方法:雷射冷卻和蒸發冷卻。透過結合這些方法,已經實現了低於1納開爾文(開爾文度十億分之一)的溫度。迄今為止記錄的最低溫度是在我們小組於2003年9月12日發行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為450皮開爾文,比之前的紀錄保持者低了六倍。最近的兩個諾貝爾獎(分別於1997年和2001年)因這些發展而頒發。

在雷射冷卻中,原子會散射雷射。入射的雷射光子被吸收,然後在不同的方向上重新發射。平均而言,散射光子的顏色相對於雷射略微向藍色偏移。也就是說,散射的光子比吸收的光子具有更高的能量。由於總能量是守恆的,因此光子能量的差是從原子運動中提取的——原子減速。波長的偏移可能是由於多普勒效應(與原子速度成正比的偏移)或由於斯塔克偏移(由於雷射束的電場)而發生的,這解釋了原子如何失去能量。

第二種描述強調動量如何傳遞給原子。如果原子暴露在幾個具有精心選擇的偏振和頻率值的雷射束下,那麼它們會優先吸收來自前向半球的光子,其中光子角動量和原子速度之間的角度大於90度。光子動量具有與原子運動相反的分量,因此,吸收的光子的動量踢會使原子減速。隨後光子的發射以隨機角度發生,結果,經過幾次吸收-發射迴圈的平均,由於光子的發射而沒有動量傳遞。關鍵步驟是使原子優先吸收來自前向的光子,這是透過利用多普勒頻移來實現的。當光子動量和原子速度之間的角度大於90度時,原子和光會反向傳播,多普勒頻移是頻率的向上移動。當雷射調諧到原子共振的紅色時,多普勒頻移使光更接近共振並增強光吸收。對於來自後向的光,其光子動量和原子速度之間的角度小於90度,多普勒頻移相反,並且使光線進一步遠離原子共振,從而降低了其吸收。

當原子云變得更密集和更冷時,上述冷卻效果會被其他導致加熱的過程所主導。這包括原子之間碰撞中的能量釋放,以及光散射中的隨機反衝踢,這些反衝踢平均為零,但仍然會導致原子的一些顫動運動,因此限制了可實現的最低溫度。但是,此時原子足夠冷,可以被磁場約束。我們選擇具有不成對電子的原子種類,因此它們具有磁矩。結果,這些原子的行為類似於小磁棒。外部磁場會對它們施加力,使其漂浮對抗重力並保持在一起;原子被困在由磁場形成的具有無形牆的磁籠中。

透過從系統中選擇性地去除能量最高的原子來進行進一步的冷卻,即蒸發冷卻。當能量最高的分子以蒸汽形式逸出時,相同的過程會冷卻一杯咖啡,從而降低了剩餘分子的平均能量,進而降低了溫度。在磁阱中,能量最高的原子可以進一步抵抗磁力的拉力移動,因此可以到達具有比冷原子更高的磁場的區域。在那些高磁場下,它們會與無線電波或微波產生共振,從而以使原子飛走並逃離陷阱的方式改變磁矩。可以在以下網址找到冷卻過程的精美動畫:http://www.colorado.edu/physics/2000/bec/temperature.html

我們如何測量原子的極低溫度?一種方法是簡單地檢視雲的擴充套件範圍。雲越大,原子的能量就越高,因為它們可以進一步抵抗磁力而移動。這類似於地球上的大氣層,它大約有10公里厚。也就是說,在室溫下,原子可以抵抗我們星球的引力而移動10公里。如果空氣的溫度小10倍(約為30 K或-240攝氏度),則大氣層將只有一公里厚。在30微開爾文下,大氣層將縮小到僅僅一毫米,而在30納開爾文下,大氣層的高度將是一微米,或者比人發的厚度小一百倍。(當然,空氣不是理想氣體,到那時就會液化。)在我們的實驗中,原子會同時受到磁力和重力的影響。在雲的中心,引力正好被磁力補償。

原子雲的大小是透過用雷射照射雲來確定的,雷射會被原子強烈吸收,並且會投下陰影。藉助幾個透鏡,陰影會成像到類似於數碼相機中的電子感測器上。由於磁場是精確已知的,因此雲的大小是原子能量和溫度的絕對度量。(更科學地說,原子的密度分佈反映了勢能的分佈。)

確定溫度的另一種方法是測量原子的動能。為此,透過關閉流過磁體線圈的電流來突然關閉磁阱。在沒有磁力的情況下,原子只會飛走,並且雲會以彈道方式膨脹。雲的大小隨時間增加,並且這種增加是對原子速度以及因此其溫度的直接觀察。(更技術地說,膨脹雲的吸收影像顯示了雲中動能的分佈。)對於固定的彈道膨脹時間,陰影的大小是溫度的量度(溫度與大小的平方成正比)。透過收縮的陰影來監控越來越低的溫度的實現。當1995年發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時,其標誌是收縮的陰影突然顯示出能量極低的原子稠密核心,即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參見影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