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證據表明拉森冰架崩塌是“前所未有”的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世界塑造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2002年春季,南極半島的拉森B冰架(LIS-B)的一大塊崩塌並墜入威德爾海。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分析表明,超過3200平方公里的崩塌面積代表了過去10000年來前所未有的損失,這可歸因於該地區加速的氣候變暖。

漢密爾頓學院的尤金·多馬克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從冰架周圍地區採集的六個沉積物巖芯以及其他資料,例如威德爾海的溫度和鹽度測量值。結果表明,自11500年前發生的晚更新世到全新世過渡期以來,LIS-B一直穩定。然而,冰架一直在緩慢變薄,這可以透過儲存在下方水柱中的浮游生物中存在的氧同位素的變化來證明。該團隊計算得出,在數千年的過程中,冰川變薄了幾十米。

與此同時,南極半島的區域性溫度在過去50年中上升了約兩攝氏度,這種增長比世界其他地區更為明顯。作者寫道,他們觀察到LIS-B的現代崩塌是一個獨特的事件,這支援了西北威德爾海當前變暖趨勢比過去溫暖時期更長、更大的假設。他們得出結論,正是這種長期的變暖以及緩慢的變薄導致了LIS-B的崩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