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一心:五個糾纏光子集體選擇行進路徑

所謂的NOON態可能在干涉測量學中用於精密測量,或在量子光刻中用於製造更小巧的電路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量子糾纏是一種現象,其中兩個或多個粒子透過某種瞬時連線共享相關的屬性,這是一項棘手的技術。 糾纏兩個粒子的量子力學鍵非常脆弱,可能被任何數量的外部擾動破壞。 嘗試糾纏三個粒子,系統就會變得更容易受到干擾。

儘管如此,物理學家們仍在努力糾纏更大的系統,最終目標是在大量粒子中利用量子效應進行計算、通訊或超精密測量。 5月14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報道了在這項探索中取得的進展,以實驗裝置的形式,該裝置糾纏了五個光子。 研究人員來自以色列雷霍沃特的魏茨曼科學研究所,誘導光子進入所謂的NOON態,在這種狀態下,粒子有兩個可能的路徑可供選擇,但集體只遵循其中一條。

NOON是兩種可能狀態N0和0N的縮寫,這表示N個光子遵循一條路徑,而零個光子遵循另一條路徑。 在進行測量之前,據說光子處於這兩種狀態的疊加態。 對於N的較大值,這些狀態被戲稱為“高NOON”態,而五個光子是迄今為止最高的NOON態。

實驗物理學家伊泰·阿費克,魏茨曼研究所的研究生和該研究的合著者,解釋說他的小組在分束器上混合了來自兩個光源的光,以糾纏光子並分離兩條路徑。 分束器本質上是一面鏡子,它反射一半的入射光子,允許另一半毫髮無損地透過。 然而,對於正確糾纏的光子,行為是強相關的——無論光子選擇遵循哪條路徑,它們都會集體這樣做。 “五個光子到達分束器,要麼全部被反射,要麼全部被透射,因此它們的行為是集體的,”阿費克說。

這種相關的行為可能具有超越巧妙量子技巧的好處。 “這些光子的集體行為就像一個‘胖光子’,”阿費克說,“而這個‘胖光子’的波長比我們使用的光的波長小N倍。” 換句話說,五光子NOON態的波長只有其糾纏光子的五分之一大小,這對於使用光學器件進行精密測量來說是一個福音。 “一般來說,短波長意味著高解析度,”阿費克補充道。 一種依賴於波長的測量方法是干涉測量學,其中兩束光之間的干涉可以揭示光束所行進路徑長度的細微差異。 目前正在進行使用數公里長的干涉臂的實驗,以嘗試探測時空中的漣漪,即所謂的引力波。

糾纏光,由於其波長減小,甚至可以用於使用光學光刻技術在電路板上蝕刻更小的細節,但這可能不會很快應用於臺式電腦。 “我應該坦誠地說——這已經被討論了很多,但實際上應用它還有很多問題,”阿費克說。 他補充說,高解析度顯微鏡可能是近期更可行的應用。

儘管魏茨曼小組已經產生了迄今為止最大的NOON態,但糾纏五個光子本身並不是一項記錄。 2007年,另一個小組報告說,在一種不同的狀態下糾纏了六個光子。 但阿費克指出,在那項工作中,“空間模式的數量與您正在測量的光子數量相同”——換句話說,光子可以遵循的路徑不是兩條,而是六條。 “我們將所有光子都塞進了兩種可能的情況之一,”阿費克補充道。 “這使得它與干涉測量學更相關,因為通常您有兩個臂。因此,將所有光子都放在這兩個臂中很方便。”

研究人員聲稱,他們的NOON態可以輕鬆擴充套件以容納更多的光子——至少在紙面上是這樣。 “作為一個理論方案,它對於100個光子和五個光子都同樣有效,”阿費克說。 但實際上在實驗室中實現大規模糾纏絕非易事。 “這些‘胖光子’,它們越‘胖’,就越敏感——它們變得非常敏感,”他說。 “它們越大,您的設定就必須變得越完美才能觀察到它們。”

阿費克承認,NOON態糾纏光子的應用似乎還相當遙遠,但目前他的小組滿足於研究物理學中最棘手的特性之一。 “我們試圖做的是擴大這種行為,看看當系統增長時會遇到哪些困難,”阿費克說。 “當您想要獲得越來越大的狀態時,您真的必須滿足量子力學為您設定的高標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