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由於公民被說服放棄魚翅湯,野生動物保護取得了勝利。” 這篇10月19日在《華盛頓郵報》上的頭條新聞,是海洋保護主義者等待了幾十年才看到的——而且裡面的故事也兌現了,報道稱中國過去兩年魚翅湯的消費量下降了50%至70%。對魚翅湯的需求是全球鯊魚過度捕撈危機的最大驅動力之一,導致六分之一的鯊魚、鰩魚和魟魚物種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評估為受威脅。鑑於對魚翅湯的需求主要來自中國,據報道中國消費量的下降將意味著鯊魚得到了重大緩解。但仔細觀察情況表明,情況並非如此。
魚翅經銷商將報道的急劇下降歸因於亞洲的環保人士運動,旨在教育消費者和分銷商瞭解這種珍貴菜餚的環境成本。事實上,許多保護非政府組織(NGO)一直在中國教育公眾瞭解魚翅湯的環境成本:總部位於舊金山的非政府組織野生救援利用中國名人,如籃球明星姚明,教育人們瞭解支援魚翅湯的不人道和不可持續的捕魚方法;總部位於紐約市的組織鯊魚守護者有一個“拒絕魚翅”運動,旨在讓酒店和餐館自願從選單中刪除魚翅湯。另一個由總部位於香港的活動家和攝影師亞歷克斯·霍福德領導的環保運動,正在努力讓航空公司拒絕將魚翅運入香港。魚翅經銷商將此行動歸咎於銷量下降——到目前為止,該行動已導致阿聯酋航空、韓亞航空、大韓航空、澳洲航空和紐西蘭航空全面禁止運輸魚翅。“我們想扼殺香港魚翅進口的供應鏈。並製造聲勢,”霍福德說。“而且它正在奏效。”
年輕人中的文化變化經常被認為是消費量下降的原因。由總部位於香港的保護非政府組織布盧姆協會進行的香港居民調查發現,“66%的人表示他們不喜歡吃瀕危物種的想法,超過四分之三的人表示,如果它從[婚禮]宴會選單中刪除,他們不會介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影響力故事的未來。
一些環保主義者將報道的魚翅湯消費量下降歸因於政府試圖遏制公眾對政府官員奢侈消費的看法。香港政府自己的最新政策,既出於保護目的,也出於不顯鋪張的類似努力,尚未產生影響。
但這些因素真的可以解釋中國魚翅湯消費量如此迅速的下降嗎?接受本文采訪的許多專家都表示懷疑。對於每一個做出“拒絕魚翅”承諾的酒店或餐館,還有數百家沒有這樣做。霍福德報告說,他的運動尚未收到21家航空公司的回覆。此外,絕大多數魚翅是透過海運運往中國的,而不是空運(儘管霍福德確實指出,航運公司長榮海運不再運輸魚翅)。政府官員僅佔魚翅湯消費者的很小一部分,因此他們飲食習慣的改變也不能解釋這種下降。而且,同一個布盧姆調查發現,許多市民不介意從宴會選單中刪除魚翅湯,也發現89%的香港市民在過去一年中喝過魚翅湯。此外,薩薩瑪諮詢公司的魚翅貿易專家謝莉·克拉克說,“中國主導的從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的反走私運動,據說有效地關閉了國際貿易”,可能只是暫時遏制了消費。
海關資料顯示,近年來,運往香港的未加工魚翅進口量大幅下降。歷史上,大多數魚翅被進口到香港,然後運往中國大陸進行加工和分銷。如果情況仍然如此,那麼該港口的進口減少實際上將表明總體消費減少。然而,中國的經濟狀況變化很可能改變了這條供應鏈(pdf)。克拉克說,“自2000年代初以來,香港貿易商進口魚翅,然後運過邊境進行加工的歷史模式一直在逐漸轉向直接進口到中國大陸。”如果比平時更多的魚翅只是直接進口到中國,那麼運往香港的進口減少並不一定意味著消費減少。
2012年,根據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世界海關組織指南,香港更改了魚翅的海關編碼。一份《南華早報》的報道提到,在2012年“大量魚翅被記錄在一個以前很少使用的程式碼下,並從報告的總數中省略。” 這種重新分類很容易至少是報告的魚翅進口量大幅減少的部分原因。
因此,現有的最佳證據未能支援中國魚翅湯消費量在過去兩年中下降了50%至70%的說法。但即使對魚翅湯的需求最終消失,這種轉變也不能保證鯊魚的生存。鯊魚過度捕撈危機是多方面的,是由許多鯊魚漁業缺乏管理,漁業國家之間不一致和不完整的法規,以及許多物種的鯊魚因各種原因而被捕殺太多而引起的,這些原因包括肉、軟骨和肝油以及意外的兼捕。許多科學家、保護活動家和漁業管理者繼續致力於解決鯊魚面臨的更大、更復雜的問題,儘管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但他們尚未準備好宣佈“任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