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智力是先天還是受環境影響的爭論已經持續了一個多世紀。在先天與後天辯論中,最近的一個問題是母乳餵養對智商的影響。
研究表明,人乳中的脂肪酸可能影響大腦發育。以該資料為跳板,一組科學家,由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研究所的一個團隊領導,開始確定嬰兒的構成如何與母親的乳汁相互作用,從而影響智力。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如果新生兒擁有某種特定版本的基因,稱為FADS2(脂肪酸去飽和酶2),該基因會影響脂肪酸的處理方式,那麼母乳餵養可以提高嬰兒的智商。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們正在尋找一個實證例子,使我們能夠向科學家表明,有可能將環境作為一種工具,發現對人類結果(包括疾病)很重要的新基因,”該研究的合著者,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Terrie Moffitt說。“我們從環境到遺傳標記的邏輯鏈使我們首次發現了FADS2基因與智商(一項重要的兒童健康結果)之間的聯絡。”
Moffitt所指的遺傳標記位於FADS2基因中,該基因有兩個主要變體。這項新研究基於20世紀70年代初的1000名紐西蘭兒童(其中一部分是母乳餵養)以及20世紀90年代中期居住在英國的2000多名母乳餵養的兒童,結果表明,90%的受試者至少擁有一個更常見版本的FADS2複製,其中50%的受試者擁有兩個複製。
研究人員發現,擁有至少一個或多個常見變體的母乳餵養嬰兒的智商得分平均比具有相似遺傳特徵的非母乳餵養兒童高六到七分。但是,母乳餵養似乎並未影響那些僅具有較少見變體的兒童(占人口的10%)。科學家們排除了其他因素,包括出生體重和母親的社會階層和智商,發現它們沒有影響。
Moffitt說:“母乳餵養的兒童在智商測試中的平均得分比人口平均值100高出三分,而未母乳餵養的兒童的得分則比人口平均值低三分。”換句話說,母乳餵養導致智商得分提高了幾分,而使用嬰兒配方奶粉代替母乳則導致輕微下降。
至於這項研究對先天/後天辯論的影響,特拉華大學的教育學教授Linda Gottfredson說,一個人的DNA實際上並不是像通常所描述的那樣是藍圖。“[基因]更像是劇本,”她說。“這不是先天或後天,而是你的基因經常透過使你更容易或更不容易受到某些環境條件的影響而發揮作用。”因此,對於具有某種遺傳傾向的嬰兒來說,從嬰兒飲食中撤去母乳會導致對智力的負面影響。
FADS2編碼的酶影響智商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但Moffitt提出了兩種可能的角色:基因變體可能會影響膳食前體向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的轉化,而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在出生後的頭幾個月會在大腦中聚集。或者,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存在可能會作用於基因本身,使其開啟或關閉,從而影響脂肪酸使用的代謝途徑。
作者指出,自從研究物件接受母乳餵養以來,許多嬰兒配方奶粉製造商已經開始在其產品中新增脂肪酸補充劑,這可能會產生提高智商的效果。
“這篇論文的關鍵在於,我們並不完全瞭解母乳餵養支援更高智商的機制,”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營養精神科主任臨床研究員Joseph Hibbeln說。“這確實有助於剖析這些機制之一: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身體不能有效地製造[脂肪酸],你最好透過母乳獲取它以支援最佳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