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丘奇:物種復活是個好主意

復活猛獁象和其他滅絕生物是個好主意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在六月號的《大眾科學》中,發表了一篇文章,明確指出從倖存的DNA中復活像猛獁象這樣的物種是一個壞主意。這種否定過於倉促。這個想法有其優點,值得以開放的心態和多學科的觀點進行討論。

復活研究的目標不是製造已滅絕生物的完美活體複製品,也不是為了在實驗室或動物園裡進行一次性的噱頭。復活的目的是利用古代和合成DNA的最佳之處。目標是使現有生態系統適應劇烈的現代環境變化,如全球變暖,並可能逆轉這些變化。

依賴“關鍵物種”的生態系統已經失去了它們曾經擁有的物種多樣性,因為一些物種不再適應。隨著環境變化發生,可能再次需要古代的多樣性。例如,4000年前,俄羅斯和加拿大的苔原由更豐富的草和冰基生態系統組成。今天,它們正在融化,如果這個過程繼續下去,它們釋放的溫室氣體可能比世界上所有森林燃燒殆盡所釋放的還要多。對現代大象的基因組進行幾十處改變——賦予它皮下脂肪、羊毛狀毛髮和皮脂腺——可能足以創造出一種功能上類似於猛獁象的變種。將這種關鍵物種返回苔原可以阻止全球變暖的一些影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 impactful 故事的未來。


猛獁象可以透過以下方式保持該地區更冷:(a)吃掉枯草,從而使陽光能夠照射到春草,春草的深根可以防止侵蝕;(b)透過砍伐吸收陽光的樹木來增加反射光;以及(c)穿透隔熱積雪,使冰冷的空氣滲透到土壤中。偷獵者似乎不太可能以北極猛獁象為目標,而不是非洲象。

“物種復活”並非新穎的想法。醫學研究人員已經復活了人類內源性逆轉錄病毒HERV-K和1918年流感病毒的完整基因組。深入瞭解這些復活的物種可以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其他幾種已滅絕的基因,包括猛獁象血紅蛋白的基因,已被重建並測試了新的特性。從這幾個基因轉移到鳥類或哺乳動物基因組中的大約20,000個基因中的大多數可能不是必要的,即使是必要的,也可能不難做到。各種相關技術的成本都很低——而且還在下降。

飼養動物並將它們撫養到有足夠的數量可以放歸野外是一項雄心勃勃的事業,但費用應該與飼養牲畜或保護其他瀕危野生動物相當。如果我們使用基因手段來改善我們復活的物種——提高它們的免疫力和生育能力,以及它們從現有食物中獲取營養和應對環境壓力的能力,這些成本可以降低。

除了帶回已滅絕的物種外,復活還可以透過恢復失去的遺傳多樣性來幫助現存物種。塔斯馬尼亞惡魔(又名袋獾)目前是如此近親繁殖,以至於大多數物種成員可以交換腫瘤細胞而不會發生排斥反應。一種罕見的、透過面部傷口傳播的傳染性癌症正在將該物種推向滅絕。復活祖先的、多樣化的袋獾組織相容性基因(控制組織排斥反應)可以拯救它。對於兩棲動物、獵豹、珊瑚和其他群體也可以提出類似的論點。古代基因可以使它們更耐受化學物質、高溫、感染和乾旱。

復活並非面臨風險的生態系統的萬能藥。防止大象、犀牛和其他受威脅物種的持續滅絕至關重要。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優先考慮有限的保護資源的分配。但是,將這個問題視為零和博弈是錯誤的。正如一種新的疫苗可以釋放原本將用於患病患者的醫療資源一樣,復活也可能透過為保護主義者提供強大的新工具來幫助他們。即使這僅僅是一種可能性,也足以認真地探索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