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定位實踐:如何阻止線上廣告公司追蹤網路衝浪者?

聯邦貿易委員會呼籲使用“請勿追蹤”軟體,但一位隱私和安全專家表示,這種程式必須整合到瀏覽器中才能正常工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呼籲建立“請勿追蹤”機制,以保護網路使用者的私人資訊免受線上廣告網路的利用,這在紙面上聽起來不錯,但實施這種技術將是一個棘手的過程。這並非是因為技術難以創造,而是因為大多數製造網路瀏覽器的公司都受到線上廣告網路的支援,或者本身就是線上廣告網路。

例如,谷歌、微軟和蘋果都擁有線上廣告網路,而Mozilla和其他公司則從谷歌獲得搜尋交易的資金,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資訊學與計算學院的隱私和安全研究員克里斯·索霍吉安週三在消費者權益倡導組織消費者觀察組織在華盛頓特區主辦的“線上消費者保護的未來”會議上表示。

消費者觀察組織主席傑米·考特在週三的開幕詞中表示,谷歌製造了Chrome網路瀏覽器,但也於2008年3月以31億美元收購了網際網路廣告技術公司DoubleClick,其90%的收入來自廣告。消費者觀察組織是一個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莫尼卡的非營利組織,前身為納稅人和消費者權利基金會。

聯邦貿易委員會當天晚些時候釋出了一份初步工作人員報告,建議更好地保護線上隱私的一種方法是讓網路瀏覽器具有一項設定,使消費者可以選擇是否允許收集有關其線上搜尋和瀏覽活動的資料(DoubleClick和微軟的Atlas等廣告網路收集這些資料,以便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廣告服務)。根據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說法,最實際的方法可能是在消費者的瀏覽器上放置一個永續性設定,類似於cookie,以表明消費者對被追蹤和接收定向廣告的選擇。

索霍吉安說,瀏覽器不應使用cookie外掛,而應配備一個複選框——可能是首選項選單的一部分——向廣告網路傳送訊號,表示“別管我”。索霍吉安最近曾在聯邦貿易委員會擔任該機構隱私和身份保護部門的技術顧問。“讓瀏覽器製造商構建這樣的機制並不困難,”他說,並補充說,去年他幫助編寫了一個20行原型程式來做到這一點,名為TACO(目標廣告Cookie選擇退出)。“困難的部分將是讓廣告網路支援它,我認為這正是聯邦貿易委員會需要採取強硬手段的地方。”

索霍吉安建議,如果聯邦貿易委員會沒有權力,“我認為國會需要賦予他們這種權力。我不認為廣告網路會自願同意支援任何強有力的機制,除非他們的胳膊被扭斷。”

網站DoNotTrack.Us是斯坦福大學法學院網際網路與社會中心和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安全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合作的專案,它解釋了請勿追蹤機制可能如何工作:每當網路瀏覽器使用HTTP(網路的底層協議)請求內容或傳送資料時,它可以選擇性地包含額外資訊,稱為“標頭”。請勿追蹤只是新增一個標頭,表明使用者不希望被追蹤。

儘管請勿追蹤機制已與聯邦通訊委員會在2004年經歷了多次法律戰後成功實施的全國請勿致電登記處相提並論,但索霍吉安指出,前者既不包括追蹤使用者的網站的政府記錄,也不包括不希望被追蹤的消費者的名單。“你想要一個通用的選擇退出,它是持久的,並告訴人們,‘別管我’,”他說。

許多網路安全措施都是被動的——消費者收到彈出廣告,因此網路瀏覽器開始配備彈出廣告攔截器,然後廣告網路找到了一種繞過障礙的方法。“如果我們只是繼續過去幾年來的軍備競賽,我們就不會得到任何緩解,因為從事貓捉老鼠的遊戲並圍繞瀏覽器隱私控制進行創新並不違法,”索霍吉安說。“我喜歡消費者每次與廣告網路互動時都發送他們的隱私偏好的想法,因為這為聯邦貿易委員會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去追究這些公司,因為他們告訴消費者他們會遵守消費者的偏好,但實際上並沒有這樣做。”

儘管許多公司使用隱私政策來解釋他們的資訊實踐,但根據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說法,這些政策已變得冗長、法律化,消費者通常不閱讀,如果閱讀了,也無法理解。在瀏覽器中構建請勿追蹤機制的想法符合聯邦貿易委員會報告的建議,即網路軟體公司應在其產品中採用“隱私設計”方法。

Firefox網路瀏覽器的製造商Mozilla對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報告做出了回應,表示該公司需要更詳細地審查該提案。Mozilla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哈維·安德森在他的部落格上樂觀地表示,評論說聯邦貿易委員會“已經提出了一套原則,這些原則與Mozilla宣言以及我們對軟體開發的方法非常吻合,包括:隱私設計、透明度、使用者選擇和無意外。”谷歌在給紐約時報的一份宣告中指出,該公司同意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觀點,即隱私政策應該更容易理解,企業資料收集行為應該更加透明。

其他透過網際網路銷售服務的公司對阻止線上追蹤的努力的批評則不那麼謹慎。時代華納有線媒體銷售總裁瓊·吉爾曼在週四在美國眾議院能源和商業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上作證,以解決潛在的請勿追蹤立法問題。她為定向廣告辯護,定向廣告依賴於有關線上使用者的特定資訊,認為這是廣告商接觸潛在消費者的最有效方式,並鼓勵政府讓行業進行自我監管(pd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