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衣索比亞阿法爾中部地區發現的一些近六百萬年前的牙齒,為人類進化研究學者之間長期存在的爭論增添了新的論據。 爭論的焦點在於我們家族樹的根基是像巨人柱仙人掌一樣簡潔,還是像灌木叢一樣枝繁葉茂。
在化石分類方面,古人類學家通常分為兩大陣營。 一類是“拆分派”,他們將人類化石記錄劃分為眾多的屬和種;另一類是“合併派”,他們承認較少但變異性更大的分類群。 雙方都同意,在人類進化的後期階段,即三百萬到一百五十萬年前,有幾種人科物種共存。 另一方面,關於人類與黑猩猩分化後不久,有多少種形式共同存在於地球上,仍然存在激烈的爭議。
在一份詳細介紹新發現的報告中,該報告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約翰內斯·海爾-塞拉西及其同事將這些古老的牙齒歸為一個新人科物種,地猿始祖種加達巴亞種 (Ardipithecus kadabba)。 該團隊認為,鑑於這一發現,先前歸類為拉密達地猿加達巴亞種 (A. ramidus kadabba) 的遺骸現在應被視為新物種的一部分,該物種比拉密達地猿 (A. ramidus) 更古老、更原始。
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他們的分析中,特別重要的是發現的上犬齒和下第三前臼齒。 所有化石和現代猿類,尤其是雄性,都具有大型、獠牙狀的犬齒,這些犬齒不斷與下第三前臼齒摩擦,從而保持鋒利以進行戰鬥(主要是為了爭奪配偶)。 相比之下,人類的犬齒較小,更像門牙,科學家們認為這表明男性合作有所增加。 就地猿始祖種加達巴亞種 (A. kadabba) 而言,其犬齒和前臼齒表現出猿類和人科動物特徵的混合,這促使海爾-塞拉西推測該物種可能是黑猩猩-人類分化後人類譜系上的第一個。
地猿始祖種加達巴亞種 (A. kadabba) 並非人類譜系最早成員頭銜的唯一競爭者。 另外兩種據稱屬於中新世晚期的人科動物——來自查德的查德沙赫人猿 (Sahelanthropus tchadensis) 和來自肯亞的圖根原人 (Orrorin tugenensis) ——分別於 2002 年和 2000 年被發現。 但海爾-塞拉西及其合作者認為,這些標本的牙齒表明它們與地猿始祖種加達巴亞種 (A. kadabba) 非常相似。 他們認為,根據現有證據,這三者可能屬於同一屬甚至同一物種。
多倫多大學的大衛·R·貝根提出了相反的觀點,他反駁說,地猿始祖種加達巴亞種 (A. kadabba)、查德沙赫人猿 (Sahelanthropus) 和圖根原人 (Orrorin) 的牙列在重要方面有所不同。 他在隨附的評論中寫道:“晚中新世 [人科動物] 化石記錄可能取樣了一種適應性輻射,其來源可能在歐亞大陸,也可能在非洲尚未被發現的地方,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幾次輻射中的第一次。” 但迄今為止對已知碎片化石的不確定性程度,使得調和合並派和拆分派之間的這些意見分歧成為不可能。 “解決方案在於所有古生物學家的口頭禪,”他總結道。“我們需要更多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