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式性格

理論生物學家論證了富有攻擊性的性格可能在進化上具有意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很少有寵物主人會承認他們的狗狗或其他毛茸茸的朋友缺乏個性。但有些狗比其他狗更具攻擊性。問題是為什麼。到目前為止,答案仍然像螞蟻到猿猴等動物為何長期以來行為保持一致一樣神秘。例如,對其他魚類表現出攻擊性的魚類,在捕食者面前也往往更大膽——直接游過去檢視它們。現在研究人員表示,動物的性格可能源於它們可能失去的東西——至少在一個簡化的模型中是這樣。“如果它們對繁殖的期望不同,那麼這些個體應該在性格上有所不同,”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理論生物學家馬克斯·沃爾夫說。

他說,例如,荷蘭的蠣鷸等鳥類,可以選擇繁殖策略:它們可以儘早繁殖並放棄獲取優質領地,或者它們可以推遲交配,直到找到可以挖掘軟體動物等食物的優質土地。這兩種策略都可行,但沃爾夫及其同事本週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每隻鳥的選擇都表明它們會發展出不同的性格。

科學家們使用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假設一個動物種群做出了特定的繁殖選擇;一些選擇儘早繁殖,一些則將早期目標設定為獲取領地。他們的發現是:選擇首先繁殖的動物往往更大膽、更具攻擊性,並且比它們耐心等待的同類更願意冒險,因為它們已經繁殖過,因此沒有什麼可失去的。另一方面,它們精通房地產的同類通常更膽怯,因為它們在對抗中可能會失去更多。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你沒什麼可失去的,那麼你應該在所有不同型別的情況下始終[更]傾向於冒險,”沃爾夫說。“但我們預計那些追求高質量領地的人,他們應該始終避免風險。”

該理論尚未在現實世界中得到檢驗,但類似的實驗已經證明了一致的結果。例如,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行為生態學家艾莉森·貝爾,將從未被捕獵過的刺魚(一種小魚)暴露在捕食者(在本例中是鱒魚)面前。倖存者發展出穩定的性格特徵來應對這種變化。“捕食者正在施加一種生活史權衡,導致它們行為保持一致,”貝爾解釋說,在這種情況下,攻擊性降低,謹慎性提高。

基因在性格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儘管性格可以遺傳是明確的,動物對環境變化做出反應的原因也是如此。事實上,貝爾補充說,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甚至為什麼要有性格都不清楚。沃爾夫指出:“只要個體在他們必須失去的東西方面存在[持續的]差異,我們的理論就是成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