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鷹:杜鵑為何模仿猛禽?

杜鵑與小型掠食者的相似之處可能有助於巢穴掠奪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杜鵑是臭名昭著的白吃者,它們欺騙其他物種撫養它們的幼崽,通常以犧牲寄主雛鳥為代價。但一項新的研究表明,這種寄生鳥類不僅僅是機會主義者。

就像小偷在搶劫前大喊“著火了”來清空商店一樣,杜鵑似乎已經進化出了類似鷹的羽毛圖案和身體特徵,這些特徵會暫時嚇跑潛在的寄主,使它們無法返回巢穴,從而使杜鵑可以在其中產卵並讓其他鳥類撫養幼崽。

鳥類專家早就注意到舊大陸的杜鵑與某些小型鷹相似。甚至古人也觀察到了這種相似之處。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就認為,杜鵑在冬天會變成鷹,而亞里士多德則以杜鵑既沒有爪子也沒有彎曲的喙為由拒絕了這一觀點。

對於這種相似性的一種解釋是“保護性擬態”。杜鵑對鷹來說味道很好,因此任何使它們看起來更像鷹而不是午餐的東西都有助於它們生存。另一種可能性是:杜鵑不是利用擬態來保護自己,而是利用它來提高它們對“獵物”的機會。

透過在關鍵方面(細長的身體、長翅膀和尾巴)與鷹相似,它們會嚇跑較小的物種。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對吃掉受害者並不那麼感興趣,而是更感興趣於將它們暫時趕離巢穴。

這項新的研究為後一種解釋提供了第一個證據。英國劍橋大學的動物學家賈斯汀·韋爾伯根和尼克·戴維斯在他們田園般的校園裡周圍設定了幾個花生餵食器,供大山雀和藍山雀使用,這兩種常見的歐洲物種並不以杜鵑為目標。然後,他們記錄了鳥類對被塞滿的雀鷹(Accipiter nisus)——一種與尖尾鷹關係密切的鳥類——以及普通杜鵑的存在的反應。

只要杜鵑像猛禽一樣有條紋的腹部,山雀似乎對任何一個闖入者都同樣感到不安。但是,當鴿子被賦予條紋時,這些小鳥對綠頭鴨或鴿子並沒有表現出這種恐懼。

“腹部有條紋的杜鵑被視為鷹,而沒有條紋的標本被視為無辜的鴿子,”韋爾伯根說,他今年早些時候在《皇家學會會刊》上發表了這一發現。“這表明,沒有杜鵑寄生歷史的幼稚小鳥可能會將杜鵑誤認為鷹,這表明具有杜鵑寄生歷史的寄主所做的區分是一種進化的抗寄生反應。”

蓋恩斯維爾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斯科特·羅賓遜是一位巢寄生專家,他說,擬態的實驗演示很棘手。這位英國研究人員“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杜鵑想要嚇跑寄主物種是完全有道理的。”

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動物學家斯蒂芬·羅思斯坦提出了另一種理論:他認為,擬態可能是一種避免不受目標鳥類騷擾的方式,這些鳥類可能會提醒潛在的寄主注意它們的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