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應”這個詞語讓人聯想到一個畫面:一位孕婦戴著耳機放在隆起的腹部上,深信給未出生的孩子播放古典音樂會提高孩子的智力。但是,是否有科學依據來支援這個觀點呢?這個觀點已經催生了一個書籍、CD和影片的小型產業。
1993年,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簡短論文無意中將所謂的莫扎特效應介紹給了大眾。心理學家弗朗西斯·勞舍爾的研究物件是36名大學生,他們在進行幾項空間推理任務之前,聽了10分鐘的D大調莫扎特奏鳴曲、放鬆曲或保持沉默。在一項測試中——確定將一張多次摺疊然後剪裁的紙展開後會是什麼樣子——聽過莫扎特音樂的學生在他們的表現中似乎表現出顯著的提高(大約提高了8到9個空間智商點)。
勞舍爾——與大多數科學家不同,她的作品有時被引用在CD的內頁說明中——仍然對古典音樂的這種狹隘效應如何從摺紙任務擴充套件到一般智力,又從大學生擴充套件到兒童(和胎兒)感到困惑。“我認為父母非常渴望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他們能提供的每一種提升,”她推測道。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除了這一發現之後湧現的大量商業產品外,1998年時任佐治亞州州長澤爾·米勒還強制規定,該州新生兒的母親必須獲得古典音樂CD。在佛羅里達州,日託中心被要求透過音響系統播放交響樂。
2004年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追蹤了媒體對勞舍爾研究的報道,以及同期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其他研究。在美國排名前50的報紙中,她的論文《音樂和空間任務表現》的被引用次數比第二受歡迎的論文(由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合著)高出8.3倍。
研究人員在他們的分析中寫道:“這似乎是廣泛存在的、更古老的信念的一種受限制的表現,這種信念被貼上了‘嬰兒決定論’的標籤,即發展早期的關鍵時期對孩子餘生具有不可逆轉的後果。它也根植於對音樂有益力量的古老信念。”
有些人仍然為這種音樂力量辯護。“音樂對大腦具有巨大的組織能力,”古典音樂家唐·坎貝爾指出,他撰寫了20多本關於音樂、健康和教育的書籍,包括《莫扎特效應®》和《兒童莫扎特效應®》。他引用了法國醫生阿爾弗雷德·托馬蒂斯在20世紀中期對患有閱讀障礙、注意力缺陷障礙和自閉症兒童的音樂療法工作,他認為,不帶強烈情感或過度節奏感的音樂對個人具有多層次的影響,從調節情緒到緩解壓力。“我知道它提高了我們變得聰明的能力,”他補充道。
但是,1999年,心理學家克里斯托弗·查布里斯,現在在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的聯合學院工作,對16項與莫扎特效應相關的研究進行了薈萃分析,以調查其總體有效性。“這種效應只有1.5個智商點,而且僅限於這種摺紙任務,”查布里斯說。他指出,這種提高可能僅僅是一個人在兩次測試之間經歷的自然變異性的結果。
今年早些時候,德國聯邦教育和研究部公佈了由一個跨學科的、懂音樂的科學家團隊進行的第二次評論研究,他們宣佈這種現象不存在。“我只想說,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聽古典音樂的孩子會在認知能力方面有任何提高,”勞舍爾補充道,她現在是威斯康星大學奧什科什分校的心理學副教授。“在我看來,這真的是一個神話。”
勞舍爾提倡與其被動地聽音樂,不如讓年輕人拿起樂器來提高智力。她引用了1997年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發現,在25,000名學生中,那些花時間參與音樂活動的學生在SAT和閱讀能力考試中的得分高於那些沒有音樂指導的學生。
儘管科學界拒絕了這種說法,但像Baby Genius這樣的公司仍在繼續向兒童的父母推銷古典音樂,聲稱孩子們可以透過聽音樂變得更聰明。
查布里斯說,真正的危險不在於這種有問題的營銷,而在於父母逃避了他們進化上註定要承擔的角色。“這會剝奪其他可能對兒童有益的互動方式,”例如和他們一起玩耍,並透過社交活動讓他們保持參與。這才是培養真正聰明孩子的關鍵,而不是一位早已去世的奧地利作曲家的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