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似乎總是心不在焉。也許他們在上班途中會思考下一集《24小時》中主角傑克·鮑爾會遇到什麼麻煩。或者他們可能在塗抹吐司的時候評估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隊最終打入超級碗的可能性。或者在敲打電子郵件時考慮晚上在哪裡用餐。問題是:是什麼讓他們的思想偏離了手頭的任務?
達特茅斯學院的研究人員可能找到了答案。他們發現,當一個人從事日常活動時,大腦皮層中的一個預設區域網路——已知在頭腦完全空閒時會活躍——正在活躍地活動。Malia Mason,現在是哈佛醫學院的神經認知博士後研究員,她對受試者進行了言語和空間記憶任務的訓練,這些任務在連續四天的重複後變得非常平淡——這是思考與手頭工作無關的事情的完美條件。事實上,受試者報告說,在執行排練好的序列時,他們比在稍微調整任務以引入需要更多專注的新刺激時更容易做白日夢。
第五天,受試者在接受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掃描的同時執行這些活動。當受試者沒有執行任何任務時,幾個皮質區域出現了啟用,包括內側前額葉皮層(參與執行功能的部分)、前運動皮層(協調身體運動的部分)和扣帶回(邊緣系統的一部分,與記憶和學習有關)。當受試者被要求執行他們排練好的任務時,這些區域中的許多區域再次被招募,但當工作略有改變時,來自這些區域的訊號減弱了。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梅森說,這一發現“表明預設網路似乎與這些想法的產生有關。”
研究小組推測,當人們從事平凡的任務時,走神可以讓人們保持適當的興奮。或者,他們說,白日夢可能是將一個人過去或現在的經歷與他們的未來聯絡起來的渠道。或者,大腦可能只是進化出了同時處理多個功能的能力。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想法反映了我們在多工處理方面的驚人能力,”梅森解釋說,她進一步闡述了最後一種可能性。“這就像我們知道我們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換句話說,這就像我們知道我們還剩下多少注意力資源,然後我們將這些資源分配到解決某個問題或預測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必須做什麼。”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喬納森·斯科勒說,梅森的研究表明,白日夢實際上是大腦的預設狀態。然而,他警告說,雖然他認為本週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證據令人信服,但測量是間接的。“他們實際上並沒有檢查預設網路在個體報告走神時與不走神時的啟用情況,”他說。“這是一個重要的額外研究方向,需要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