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得益於70年前愛因斯坦預測的現象,發現了一顆巨大的新行星。當一顆恆星從另一顆恆星前方經過,並彎曲來自更遙遠恆星的光線時,就會發生微透鏡效應,像透鏡一樣將其放大。天文學家最近利用了這種機會,更好地觀察了一顆距離地球約 9,000 光年的紅矮星,即 BLG-169。它看起來比預期的還要亮。他們說,只有一顆帶有行星的恆星才能產生這種效應。
基於來自亞利桑那州 MDM 天文臺的 1000 多張影像,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團隊負責人安德魯·古爾德和他的天文學家同事計算出,這顆新行星的質量約為地球的 13 倍——使其大小與海王星相仿——並且以與我們太陽系小行星帶大致相同的距離繞其恆星執行。研究人員懷疑這是一個寒冷、岩石的世界,溫度約為零下330°F——可能是一顆正在形成的氣體巨星,但未能吸引或無法獲得氣體物質。
儘管這只是發現的第五顆海王星大小的行星(全部在過去十年中),但這類天體在銀河系中可能相當常見。目前的理論預測,較小的恆星應該會促進較小行星的形成,而且由於銀河系中的大多數恆星都是紅矮星,因此這類行星可能比迄今為止發現的 170 顆左右木星大小的行星更常見。“這些冰冷的超級地球非常常見——大約 35% 的恆星擁有它們,”古爾德說。“下一步是提高我們探測方法的靈敏度,以達到地球質量的行星,而微透鏡效應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一篇詳細介紹這些發現的論文於本週早些時候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線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