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對中國近46,000名患者進行的為期六年的研究表明,心臟病發作後,每日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時服用一種血液稀釋藥物,顯著降低了死亡、後續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研究人員發現,藥物氯吡格雷使總體生存率提高了9%。
“如果在醫院對每年1000萬心臟病發作患者中的100萬患者進行早期氯吡格雷治療,那麼根據目前的證據,這將預防大約5000例死亡和5000例非致命性再發心肌梗死和中風,”牛津大學的陳正明在一份發表在最新一期《柳葉刀》雜誌上的報告中寫道。
心臟病發作,或稱心肌梗死,在全球範圍內持續上升,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儘管醫療護理有所改善,但這些國家的醫生用於治療的資源有限,因此廉價藥物是必需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符合要求,儘管作者的結論是,益處並不侷限於任何特定人群。
氯吡格雷的作用機制是阻止血小板(小血細胞)凝結的能力。儘管抗血小板藥物通常需要幾天才能生效,但研究人員發現,益處在幾小時內就顯現出來,在治療的第一天,與安慰劑相比,死亡率降低了11%。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藥物也沒有重大的副作用(儘管大約每1000名患者中有5名出現牙齦出血或瘀傷),並且不干擾其他形式的治療。此前已證明,氯吡格雷可將胸痛患者的死亡、心臟病發作和中風風險降低20%。因此,作者提倡考慮對幾乎所有疑似發生急性心臟病發作的患者使用該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