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可能導致瑪雅文明的衰落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產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報道。


瑪雅文明曾在中美洲的八世紀和九世紀蓬勃發展,但其衰落的原因仍然是一個謎。多年來,人們提出了許多理論來解釋其衰落,從人口過剩和階級戰爭到氣候變化和環境壓力。現在,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的最詳細的沉積物分析進一步表明氣候變化是罪魁禍首。分析表明,長期乾旱,期間穿插著三次更嚴重的乾旱,可能是導致該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

現任職于波茨坦地球科學中心的傑拉爾德·H·豪格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從委內瑞拉北部海岸附近的卡里亞科盆地採集的沉積物巖芯。透過分析指示降雨量的鈦含量,科學家們確定,尤卡坦半島(現墨西哥的一部分)周圍地區在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經歷了三個降雨量非常低的時期。作者報告說,乾旱持續時間相對較短,在三年到九年之間。他們指出,這些發現與考古證據相符,考古證據表明瑪雅社會在同一時期分三個階段崩潰。

然而,最新的研究結果不會是關於瑪雅文明衰落的最終定論。事實上,作者指出,“沒有哪一種考古模型能夠完全捕捉到像瑪雅衰落這樣複雜的現象。”毫無疑問,科學家們將在未來幾年繼續揭示這個複雜社會的秘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