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猩棲息地遭破壞有何影響?

森林破壞對這種瀕危靈長類動物的影響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親愛的地球談:猩猩是否正受到森林砍伐的嚴重威脅? -- Nick Chermayeff,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

森林砍伐確實是對猩猩的主要威脅,猩猩是一種以其敏銳的智慧和作為主要在樹上生活的最大動物而聞名的大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UNEP) 2007 年的一項評估預測,如果目前的森林砍伐趨勢繼續下去,猩猩將在二十年內幾乎在野外消失。這種紅棕色的大猿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這些雨林正在迅速(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是非法的)被砍伐,為農業和其他開發讓路。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將婆羅洲亞種猩猩列為瀕危物種,將蘇門答臘亞種猩猩列為極危物種。非營利組織猩猩保護協會估計,野外僅存 54,000 只婆羅洲猩猩和 6,600 只蘇門答臘猩猩。考慮到成年猩猩非常適應樹棲生活,極少接觸地面;難怪森林退化、破碎和徹底砍伐——有時是人為縱火——是該物種數量下降的主要驅動因素。結果是在過去二十年中,猩猩的棲息地減少了約 80%。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雖然小型獨立農民正在砍伐大片雨林來種植作物,但更大的問題是大型油棕種植園的蔓延——在某些情況下,這些種植園由所謂的具有前瞻性的國際開發銀行資助——綿延數十萬英畝,遍佈以前多樣化的雨林。公共利益科學中心 (CSPI) 報告稱,在過去四十年中,印度尼西亞油棕種植總面積增加了約 30 倍,達到 300 多萬公頃,而馬來西亞的油棕農業增加了 12 倍,達到 350 萬公頃。

猩猩也因非法野生動物貿易而被殺害。偷獵者殺死母猩猩,然後出售幼崽作為寵物。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 稱,臺灣台北每平方英里的(寵物)猩猩數量可能比野外還多。不幸的是,對於經常不知情的飼養者來說,猩猩很快就會長大,不再可愛,而且像任何野生動物一樣,在被囚禁時會變得難以管教和桀驁不馴。

偷獵者也為了所謂的叢林肉貿易而獵殺猩猩作為食物。猩猩保護協會稱,許多印度尼西亞伐木公司不為其工人提供食物,這加劇了這個問題。“數百名伐木工人受僱砍伐特定區域的森林,他們必須自己尋找食物,”該保護協會說。“伐木工人以及在森林中建立社群的定居者,獵殺猩猩、鳥類以及猩猩吃的小型哺乳動物。”

該組織將責任歸咎於經濟壓力以及人類的貪婪和無知。“這麼多土地面積很少的人的需求非常迫切,幾乎沒有時間進行規劃或關心環境。” 讀者可以透過向該組織捐贈時間或金錢來提供幫助,或者透過捐款用於照顧特定孤兒猩猩的“認養猩猩”計劃來提供幫助。

聯絡方式:UNEP,www.unep.org;IUCN,www.iucn.org;CSPI,www.cspinet.org;WWF,www.wwf.org;猩猩保護協會,www.orangutan.net。

地球談由 E/環境雜誌製作。請將您的環境問題傳送至:地球談,P.O.Box 5098, Westport, CT 06881;earthtalk@emagazine.com。閱讀往期專欄,請訪問:www.emagazine.com/earthtalk/archives.php地球談現在已成書!詳情和訂購資訊請訪問:www.emagazine.com/earthtalkboo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