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可以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項對704種珊瑚(帶有硬殼的微小珊瑚蟲,其中一些形成了壯觀的水下珊瑚礁)的調查發現,隨著全球變暖,其中近33%的珊瑚面臨著更大的滅絕威脅。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表明,主要罪魁禍首是:白化——即珊瑚排出通常為它們提供食物和顏色的藻類——以及在因海水錶面溫度升高而變得虛弱的珊瑚中爆發的疾病。
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市的老道明大學海洋生物學家肯特·卡彭特說:“如果我們無法控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那麼白化事件和疾病事件很可能會更頻繁地發生,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一些物種很有可能無法足夠快地自我補充。”他領導了這項研究。“再加上海洋酸化[也是由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引起的],它甚至比海洋變暖更隱蔽,你會看到一幅非常可怕的景象。”
研究人員透過測量珊瑚在其賴以生存的珊瑚礁和海底上的數量下降情況來評估全球珊瑚物種的健康狀況,然後使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制定的標準來確定滅絕風險。之前的研究發現,特定珊瑚礁中珊瑚的存活數量減少了高達80%。
卡彭特指出,“珊瑚是生態系統的支柱”,珊瑚礁棲息著大約四分之一的已知海洋物種——從魚類到藻類。“依賴珊瑚礁的巨大生物多樣性將會發生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的共識是,這很可能會導致海洋中生物多樣性的大量喪失。”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本週釋出的對美國水域珊瑚健康狀況的類似評估得出的結論是,這些水域中大約一半的珊瑚物種正在掙扎並持續減少。
“預測是,在50到100年內,我們不僅會看到珊瑚和其他依賴貝殼的物種的生長速度下降,它們甚至可能開始溶解,”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沿海監測和評估中心的海洋生物學家珍妮·瓦德爾說,她幫助編寫了這份報告。氣候變化“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未知因素。我們真的不知道珊瑚的恢復能力有多強。”
然而,美國政府在2006年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舉措,將兩種珊瑚——麋鹿角珊瑚(Acropora palmata)和鹿角珊瑚(Acropora cervicornis)——根據《瀕危物種法》列為受威脅物種。這意味著這兩種加勒比海的珊瑚礁建造者在未來30年內面臨著巨大的滅絕風險。根據瓦德爾的說法,如何應對這種威脅和保護這兩個物種的計劃仍在最終確定中。
但並非所有海洋生物學家都認為珊瑚正處於危急關頭。“很明顯,當目前只剩下幾千只獅子和老虎時,它們正受到滅絕的威脅。但是,一個珊瑚物種,其種群數量可能從10億減少到3億甚至幾十萬,真的受到滅絕的威脅嗎?我個人非常懷疑,”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海洋生物學家約翰·布魯諾說。“但我認為許多珊瑚礁建造珊瑚的生態功能正受到其數量急劇減少的威脅。”
布魯諾認為,與其專注於拯救單個珊瑚物種,不如透過管理珊瑚礁的保護來最大化它們的整體丰度來保護海洋的整體健康——這也將起到最大化依賴它們獲取食物或棲息地的所有物種數量的作用。
好訊息是,根據布魯諾和瓦德爾的說法,珊瑚礁可以在幾十年內恢復,這一過程已經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一些珊瑚礁中開始發生。但前提是它們沒有受到人為壓力,如水汙染、過度捕撈和氣候變化。
如果這些微小的珊瑚蟲繼續受到這些因素的衝擊會怎麼樣?卡彭特警告說,前景黯淡。“[珊瑚物種]是否真的會滅絕取決於珊瑚是否會因為海水錶面溫度升高而繼續發生更頻繁的白化事件和疾病事件,”他說。“如果這些事件繼續變得更加頻繁,那麼就真的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