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已問世 25 年

惡意軟體沒有消退的跡象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第一個計算機病毒並沒有構成太大威脅。Elk Cloner 由一位頑皮的匹茲堡高中生建立,用一首簡短的詩歌讚揚了其傳播能力,惹惱了不知情的 Apple II 使用者

它將進入你所有的磁碟 它將滲透你的晶片 是的,它是 Cloner!

那是 1982 年。IBM 個人電腦才誕生一年(它的第一個病毒要到 1986 年才會出現),科學界和商界尚未大規模採用計算機技術,計算機使用者主要是一群精通技術的愛好者,他們透過軟盤交換檔案。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發現和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自討厭但相對良性的 Cloner 出現以來的 25 年裡,不斷發展的全球資訊網計算機網路和高速網際網路連線使幾乎每個擁有 PC 或筆記型電腦的人都容易受到惡意軟體(惡意軟體)的攻擊。在此過程中,惡意軟體已從輕微的刺激物演變為大生意。

惡意軟體的成本難以量化,但計算機安全專家、普渡大學資訊保障與安全教育與研究中心計算機科學教授尤金·斯帕福德表示,估計每年因利潤損失和欺詐性收益造成的損失從數百億到數千億美元不等。

像病毒和類似的稱為蠕蟲的程式一樣,現代惡意軟體透過電子郵件附件、網頁或更直接的攻擊將自身複製到毫無戒心的計算機上。但是,它可能不會導致這些機器崩潰,而是可能監視擊鍵以檢測社會安全號碼或傳送兜售虛假的快速致富計劃的垃圾郵件。所謂的殭屍程式甚至允許攻擊者遠端控制受感染的系統。

舊式惡意軟體似乎是為了炫耀而編寫的,因擊垮大片全球資訊網而成為頭條新聞。SQL Slammer 蠕蟲在 2003 年初曾短暫地使網際網路流量降至爬行速度。斯帕福德說,財務動機通常會驅動較新的惡意軟體,這些惡意軟體更微妙,更像寄生蟲。它會留下來造成損害,但“它不想殺死宿主,因為那也會殺死它”,他說。

在本週線上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評論中,斯帕福德和佛羅里達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家理查德·福特警告說,隨著手機和其他家用電子產品變得越來越複雜和互聯(想想 iPhone),這個問題將會擴大範圍。概念驗證病毒原則上可以透過藍牙無線標準在手機之間跳轉。“毒性強的手機間惡意軟體指日可待,”研究人員警告說。

斯帕福德說,惡意軟體沒有單一的原因或解決方案,而且在改善之前可能會變得更糟。“很多問題都與人性有關,”他說。消費者需要更多更高階的計算機功能,從而為病毒和殭屍程式創造更多的隱藏空間。軟體和機器可以包含使其更抗惡意軟體的工具,但人們可能會為了玩遊戲而將其關閉,他說。

國家研究委員會於 6 月下旬釋出的一份報告呼籲進行更多研究,以改進網路安全技術和政策。斯帕福德說,如果這個問題得到持續關注,政府和行業協同努力可以在未來十年內控制惡意軟體的增長。

“我們看不到惡意軟體消失,”他說。“問題是,它會在多大程度上與我們同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