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化合物已被證明是藥用特性的寶庫。例如,太平洋紫杉樹的樹皮產生了一種化合物,該化合物已幫助對抗某些形式的癌症。這些發現催生了一個新興產業——生物勘探——而這些勘探者已經遍佈全球,尋找大自然的療法。現在,從沖繩海岸採集的珊瑚中分離出的一種化合物已顯示出減緩甚至可能阻止病毒複製的能力,並且它可能有望成為一種癌症治療方法。
Isis hippuris 是一種黃色的分枝珊瑚,發現於西太平洋的熱帶水域。研究人員透過研磨並用甲醇處理,分離出一種天然類固醇,稱為海馬甾醇。麥吉爾大學的生物化學家傑裡·佩爾蒂埃和他的同事測試了這種類固醇的治療能力。在體外和體內,該類固醇阻斷了病毒繁殖過程中一個關鍵步驟。
抗生素和其他現代藥物對病毒無效,因為這些極其簡單的生物體會侵入細胞並劫持其過程以服務於自身目的。這種劫持者病毒利用細胞機制來控制蛋白質構建過程,從而複製自身。根據該團隊昨天在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上線上發表的研究,海馬甾醇透過抑制一種蛋白質——eIF4A——的功能來阻止這一過程,eIF4A 充當分子馬達,病毒依靠它來製造蛋白質。“你可以選擇性地阻止更多依賴這種因子的病毒 mRNA 產生蛋白質,”佩爾蒂埃說。“它作用於這種蛋白質的方式非常乾淨。它的機制非常有選擇性,而且似乎沒有脫靶效應。”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些實驗表明,海馬甾醇減緩了脊髓灰質炎病毒的複製,而不會阻止未感染細胞中的蛋白質生成。並且由於這個過程在某些癌症中似乎會失控,海馬甾醇也可能被證明是一種有效的化療藥物。“任何以這些因子為目標的化合物都為癌症開闢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佩爾蒂埃指出。唯一的問題將是如何在不破壞西太平洋珊瑚礁的情況下確保這種有希望的化合物的穩定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