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每年,瘧疾在全球範圍內感染多達 5 億人。超過一百萬人死於這種致命的疾病,其中大多數是兒童。多年來,醫學界一直使用氯喹來對抗這種疾病,氯喹是一種廉價有效的藥物,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種情況。但是,抗氯喹瘧疾出現了,並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蔓延開來。如今,耐藥菌株在亞洲、非洲和南美洲盛行。《分子細胞》雜誌 10 月 20 日刊登的研究報告表明,這種情況最終可能會改變。根據這項新研究,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使瘧疾寄生蟲對氯喹產生耐藥性的基因。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治療該疾病的藥物。此外,它可能允許氯喹本身重新投入使用。
由於瘧疾寄生蟲花費了相對較長的時間才產生氯喹耐藥性,研究人員懷疑其中涉及許多基因。但是,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托馬斯·韋勒姆斯(Thomas Wellems)及其同事發現,事實上,只有一個名為pfcrt的基因中的四到八個突變決定了寄生蟲株是否具有耐藥性。考慮到這一點,該團隊認為他們可能能夠調整氯喹的成分,使其再次對寄生蟲起作用。
在相關新聞中,《科學》雜誌 10 月 20 日刊登了其他抗瘧策略的最新進展。前景令人鼓舞:科學家們認為,在 5 到 10 年內,他們將擁有一種成功的瘧疾疫苗。在此之前,一種被稱為青蒿琥酯的中草藥可能會上市。然而,隨著新的耐藥菌株出現,積極的結果越快到來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