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可能最終承認全球變暖是一項重大的環境危害。但是,新的研究表明,減少其背後的主要溫室氣體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加困難。原因在於:世界上的海洋和森林,科學家們曾指望它們幫助阻止二氧化碳的災難性上升,但它們已經充滿了二氧化碳,以至於正在失去吸收這種氣候變化罪魁禍首的能力。
“每向大氣排放一噸二氧化碳,自然碳匯所去除的碳就比以前少,”生物學家約瑟普·“佩普”·卡納德爾(Josep “Pep” Canadell)說道,他是全球碳專案(Global Carbon Project)的執行主任,該專案是一個總部位於澳大利亞的研究聯盟,致力於分析全球變暖背後的汙染。“這種趨勢將在未來繼續下去。”
具體而言,海洋和植物生長在2006年僅吸收了每公噸(每短噸1,190磅)所產生二氧化碳的約540公斤,而2000年為每公噸(每短噸1,322磅)600公斤。再加上3.3%的排放增長率(是 1990 年代增長率的三倍),現在大氣中的負擔每年增加近百萬分之二的二氧化碳,這是自 1850 年以來最快的增長率,國際研究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報告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研究的合著者、加州斯坦福市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全球生態部主任克里斯·菲爾德說:“我們在將世界轉向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尚未取得實際進展。” “二氧化碳的更多積累意味著更多的變暖。”
根據聯合國、英國石油公司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2006年,最普遍的溫室氣體的大氣濃度達到百萬分之381,此前燃燒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增至每年84億公噸(1.85 x 1013 磅)。
總而言之,2006年,人類活動釋放了99億公噸(2.18 x 1013 磅)的碳,高於2000年的84億公噸(1.85 x 1013磅)。與此同時,南大洋西風的極地移動降低了該地區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中緯度地區的乾旱也減緩了森林和吸收碳的植物的生長速度。
來自東英吉利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與卡納德爾及其同事的研究無關)進行的過去十年的新海洋測量結果還顯示,北大西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已減半。“到目前為止,我們認為自然碳匯效率的下降將在21世紀發生,並且在(它的)後半期會更加強烈,”卡納德爾說。“如果我們沒有(在假設中)包括這種情況(如此迅速地發生),我們是否低估了未來效率的下降?”
此外,這項研究表明,過去十年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高於未來氣候變化最嚴峻情景中所考慮的排放量,這意味著需要採取更嚴厲的行動來阻止全球變暖。“我們減少排放的等待時間越長,”卡納德爾說,“穩定大氣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所需的減排量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