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混亂與癌症

關於基因在惡性腫瘤中的作用的當前觀點可能無法解釋癌症的某些特徵,但退後一步觀察細胞內部的更大圖景可能會揭示出答案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當我還是 1960 年代初的年輕博士後研究員時,我第一次開始研究癌症,在頂尖科學家看來,病毒可能是大多數(如果不是全部)惡性腫瘤的原因。這一想法是基於對幾種腫瘤和白血病病毒的發現,這些病毒可以感染宿主細胞並將自身的遺傳物質插入其基因組,從而引發癌變轉化和細胞增殖。我當時樂觀且天真地希望,如果研究人員能夠了解這些病毒導致癌症的確切分子機制,我們就可以開發出疫苗來消除人類最可怕的疾病之一。

我自己在這一追求中的貢獻出現在 1970 年,當時我的同事邁克爾·賴和彼得·沃格特以及我設法分離出一個特定的基因 src,該基因被懷疑是禽類勞斯肉瘤病毒中引發腫瘤的罪魁禍首。幾年之內,比我更有創造力的科學頭腦沿著這條線索發現,一個密切相關的基因已經存在於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的正常 DNA 中。一種新的癌症模型由此誕生:它提出,某些觸發事件,例如人類細胞自身版本的 src 中的突變,可能會點燃類似於其病毒對應物的致瘤能力。這種埋藏在我們個人基因組中的定時炸彈的促癌潛力為它贏得了“原癌基因”的稱號。一旦突變發生,它將變成一個成熟的癌基因。

© .